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对话:药材涨价VS成药限价 中药企业是喜是忧

2010-11-30 18:11: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11月25日,中药品牌峰会在成都举办,会上业界专家、企业家上台对话,就“中药材涨价与成药限价大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二、中药材涨价对中药企业的影响

  主持人:我们看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说完之后,大家可以同时亮题板,然后互相补充,看看大家有什么答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话题中药材涨价对中药企业的影响它会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企业的利润下降。

  B:部分受影响的产品限产或停产。

  C:对部分受影响的产品进行提价。

  D:低线投料,不追求最优的质量。

  然后可能对企业来讲选择的比较合适,房会长可以选择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房会长选择哪一个?B、C。许总呢?A、B、C。吴总B。孙总,A和B。马总呢?A、B。李总:A、B。

  房会长:中药材涨价以后确实对企业影响是比较大的,我想大家可能都一样。首先企业的利润肯定有所影响,因为在价格不涨的情况下,成本增长利润肯定下降。

  第二,就企业来讲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决策你的产品的生产,很重要。但是作为我们来讲质量是第一位的,尽管药材的价格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药材价格涨而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来降低我们的成本,因为药品是一个特殊的商品。成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再往下降的。再降下去,肯定是影响产品的质量。对于企业来讲要么就是停产,你和市场销售价进行倒挂以后就不能生产,要么你这个产品就得提价。

  但是现在面临一个问题,作为企业来讲等我的招标价确定以后,你在中间提价的话可能难度比较大,这个可能和药品的销售渠道也有关系。有的产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的话,企业就没法去生产。但是我们有一点,不能降低我们的产品质量来降低我们的成本。 当然我们还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提价的操作手法,来减少一些利润上的损失,当然这个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吴相君:中药材对企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对以岭药业来说。因为以岭集团原来是以有一个比较高的科研平台,在诺比理论指导下我们已经有将近10来个自主创新的专利中药,最近这几年,我们也有一些普药,我们研究院也在进行研发。但是研发的过程当中,特别在大生产销售过程当中感觉有一个困惑,整个药材的价格涨的比较厉害,同时有一些药品生产成本高于其他有的零售价格,所以感到比较困惑。

  所以我们现在有一部分普药在这方面基本上就只能停产,不能进行正常销售。这个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相信随着这种供求平衡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措施的改善,希望能够有些产品的价格能回到正常的水平。

  孙耀志:六味地黄丸十几年没有涨价。最近得到的消息还要降价。我先到发改委汇报,又到行业业务部门汇报,企业没有利润,基本药物提不了价只有不生产或者不供应市场,市场不规范,六味地黄丸几乎无利可挣,市面上还有很多一块两块的,如何去征服去管好市场,去用市场的手段来管理市场,不要以行政的手段来管价格,越管越乱,越管越糟。

  马玉民:沈阳红药在要价这一块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因为沈阳红药有红药气雾剂,红药贴膏,红药片。红药片一年生产十亿粒市场的需求。刚才说“三七”涨价之后成本的涨,对它的成本利润下降这是必然的,这非常大。原来同仁堂有一句话叫“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座的各位兄弟企业也是这样,这样就给中药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还有一个问题,产品的价格。我们红药加工的产品,零售价格国家限价已经定死了,我们原来产品的预期卖价比较低,这总体的价格压力空间非常大的。这样我认为对于未来企业中药行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应该积极采取一些对策和举措。

  李建华:目前中成药,现在国内中成药大部分是政府定价品种,政府定价品种这里面两块,一类是OTC,在药店这块执行的最高零售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就是在医院这个环节。目前医院这个环节好像各个地方都执行招投标,招投标然后再来实行招投标之后临时零售价。但是有一些招投标的价值都是以价格最低来中标,目前这个机制可能对很多中成药厂,特别是一些对品质把握比较好,像在座很多优秀的中成药厂,可能是很大的压力,你只以价格取胜,价格越低的你去中标,你才有销售权,逼得很多种成药厂可能这种价格压力会很大。

  主持人:在座的中药企业都没有去选D的,房会长有没有发现市场中选D的现象,这个比例有多大?

  房会长:我谈一下,刚才这些企业家谈的都有道理,但是他们总体上谈都是从一个良性的角度出发的,我为什么选B、C呢?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以任何一个单位他也是不可能违背的,只有企业价格面前有三个要素必须要考虑:

  第一、企业家和我们这个产业同志们的职业道德和良心要求必须给广大患者和用户提供质量好的药品。

  第二、必须符合一个产品的成本的原则,你必须要打住成本。

  第三、还要考虑企业一定的利润,以及作为企业可对开发、创新这方面的一些资金,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怎么样能够处理药材价格和我们药品价格之间的这个矛盾,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对药品价格问题我认为:质量第一,价格第二。什么叫低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价格确是地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