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反映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导致争议再度升温的仍然是卫生部去年敲定的乳业新国标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有关部门随后宣称,降低标准是为符合中国国情,农业部顾及散户奶农利益。这一说法更是遭到猛烈抨击。那么,中国人民喝的是不是“世界最差标准”的牛奶,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一、你知道自己喝的是什么奶吗?
我国的所谓“纯牛奶”现在很多消费者都不清楚是什么,纯牛奶实际上是不纯的,因为里面含它必须加香精、加稳定剂才能够生产所谓的纯牛奶。这个纯牛奶的名词是不科学的,不实事求是的,应该叫做高温奶。
我们常喝的液态纯牛奶,主要有这种超高温杀菌的常温奶,以及低温灭菌的巴氏鲜奶。巴氏奶,又称巴氏乳、市乳,是由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它的特点是采用72到85℃左右的低温杀菌,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完好地保存了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
我国市场以常温奶为主流,而发达国家则以巴氏奶为主。巴氏奶杀菌温度低,营养流失少,但保质期短,储运要求高,往往销售半径小。常温奶杀菌温度高,营养流失多,但保质期长,储运要求低,更容易远距离运输。新国标将菌落总数提升到每毫升200万个,如用这样的牛奶来做巴氏奶产品,不但风味、营养受到影响,还会由此引发出一些不确定的食品安全因素,用于超高温加工的常温奶影响不大。
市场调查显示,在2001年前,我国乳业市场80%都是巴氏奶,而今80%都是常温奶,巴氏奶只占20%的市场销售份额。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反映中国牛奶标准是全球最差牛奶标准。卫生部去年制定的乳业标准中,原奶细菌数标准为每毫升200万个,1986年的标准是50万个。降低乳业标准为符合中国国情?为何中国人只能喝“世界最差”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