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乳业混乱导致牛奶质量低
1. 中国鲜乳质量差
旧国标虽然规定了菌落总数高标准,我国养殖水平并未因此提高。散户养殖的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超过70%;100头以上规模,不到3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蛋白质含量不稳定。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是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生鲜乳菌落总数更容易升高。因此容易出现一边奶牛养殖户忍痛倒奶,一边却是奶企抱怨缺乏奶源的奇怪现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奶源还远不能满足乳业的加工需要,缺口高达40%到50%。
2. 我国乳业竞争混乱
我国乳业行业目前存在两个协会,一个是中国奶业协会,一个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奶协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农业部,乳制品协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另外,几个大型乳企的垄断式经营和多个部委的协调混乱,也是乳业标准难以定出一个科学数字的重要原因。
曾三次参与国家奶业标准制定的资深乳业专家,西南民族大学的魏荣禄教授表示:“现在哪个标准的问题不是我们专家说了算的,我参加了三次都是通过了,我们认为我们讲的东西是很有道理很有科学性的,知道吧?但是一到上面去各个部委一协调结果就不一样了。”
3. 乳业管理政策失当
从正常人的逻辑判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牛奶和乳业亦不例外。牛奶标准确实可以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然而,在过去菌落数标准已经实施多时之后,才转而降低标准,并且说是“照顾现有国情”,这岂非对过去决策的否定?不仅如此,自从“照顾散户”的新标准实施以来,奶牛倒奶的现象依然屡屡出现……
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认为,单方面强调提高标准是不切实际的。我国的国情是,牛奶并非是最好的,但消费者都喝上了牛奶,提高了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对于消费者来说,牛奶蛋白质含量是2.8,还是3.3的,差别并不大。然而,消费者不会认同:网友讥讽这种观点真是太可笑,把乳业标准低归罪于“中国国情”来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饰过去的过失。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反映中国牛奶标准是全球最差牛奶标准。卫生部去年制定的乳业标准中,原奶细菌数标准为每毫升200万个,1986年的标准是50万个。降低乳业标准为符合中国国情?为何中国人只能喝“世界最差”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