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亟须关注
去年年底,因为发烧没钱看病,广东汕头一名9岁小学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这一极端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市疾控中心昨日公布的全市9所高中1736名学生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高中学生少数在调查前12个月内产生过自杀意念,建议加强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心理行为问题和伤害已成为现阶段影响学生健康的新问题。”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升学就业压力增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一些心理问题和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危害健康行为明显增多。
国内学者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国内青少年在调查前12个月内产生过自杀意念的占19.6%、产生过自杀企图的占6.0%,自杀未遂的占2.4 %。
专家称,调查显示,与他人动手打架、有意伤害自己、觉得活着没意思等3项因素与自杀意念的产生密切相关,考虑到长沙市高中学生自杀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应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孩子有下列言行,须引起高度警惕
一、言辞偏激,不止一次地表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1.“我实在忍受不了啦!”
2.“我是一个无用之人。”
3.“我是一个多余的人。”
4.“活着实在是太累了。”
5.“我最好还是死去。”
二、行为反常,有意无意地露出蛛丝马迹:
1.对原来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食欲下降,睡眠质量恶劣,焦虑不安;
2.不注意修饰,有绝望、无助、自贱情绪;
3.注意力很难集中,常有头痛、疲惫、胃痛等不适;
4.突然和朋友家人疏远;
5.有犯法、破坏物品、旷课等行为;
6.离家出走,性行为混乱等。
7.近期有不幸事件或家庭危机。
在行为方面,与以往不相一致,或变得无拘无束,显得宽容大度,突然间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有的人表现出心神不定,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做事心不在焉,答非所问,闷闷不乐,无动于衷。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林艳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