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80后的独生子女逐渐开始成家,这一代人从小在宠爱中长大,能力没有上一代人强。时下80后陆续进入生育高峰,然而,这些年轻的家长很多自己尚未“断奶”,在婴幼儿护理和家务方面缺少经验,但对宝宝却极度关切,经济能力也不错,这使得以月嫂为主的母婴护理行业,最近几年来迅速升温。
新一代的父母生孩子与上一辈理念常有分歧,觉得他们的照顾方式已经“落伍”,或父母无法在身边帮忙照顾,又或因晚婚导致父母年龄过大无力照顾,而产妇和丈夫碍于经验及精力有限,又希望自己和孩子得到更好照顾,于是寄望月嫂。今年恰逢龙年,是生育新一轮高峰,优秀月嫂急缺,价格自然上升……[详细]
有人分析称月嫂“东家不打还可以打西家”,可以每个月服务一家人。这显然是高估了月嫂的能力、低估了月嫂的压力。根据行规,月嫂通常每个月工作26-30天,每天工作时间存在两种:一是朝八晚五的白班制,但收入稍低;二是24小时全日制,收入最高的通常属于这种。
平均计算,月嫂收入虽高,但每天工作时间几乎等于白领的两倍,再加上日夜休息不好,身体承受不了,不可能每个月都接活,2008年上海甚至曾有三名月嫂“过劳死”。另据数据显示,平均一个月嫂每年只能服务3个家庭左右。故此,月嫂看似“一个月”的收入,实际上可能是常人两个月的工作时间……[详细]
《新京报》所做的调查显示,北京产妇几乎没有人请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月嫂。这部分是基于现代人“便宜无好货”的心态,若是月嫂要价太低,恐怕只会遭人质疑是否能力不行,因此,虚开高价,收入增加反而能获青睐,家政服务公司和月嫂何乐而不为?
实际上,月收入能达到1.5万的月嫂为数不多,据一位上海家政界资深人士透露,沪上几乎不存在收入1.5万的月嫂,达到这个标准的通常是明星或者政要。数据显示,北京月薪超过8000的月嫂只占20%,月收入能过万的,自然更少……[详细]
屌丝又称“吊丝”,此词起源于百度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的球迷的恶搞称谓,后成为一种流行的自嘲称呼。医生、月嫂都属于别人眼中高薪的行业,但其从业者又都无不认为自己工作辛苦压力大且得不到认同,绝对堪称是“屌丝”。[我要关注更多社会心理问题]
医生在我国印象中是个高薪行业,但跟月嫂一样,收入同样存在不均的现象。但这主要是由于人事管理制度造成的,其中,薪酬体系又是最主要原因。医生是“熬出来的职业”,获得职称后,逐级成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般成为副主任医生,约12年,成为主任医师,则要17年。
以北京为例,普通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生如果没有达到副主任医师职称的话,工资为2000多元,每月工资加奖金和提成只有4000多元,级别和学历高、手术量大的医生会高于5000元。入职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月收入在6000元到7000元,工作10年以上教授级别的医生,收入还会高些,最高能到1万元……[详细]
我国医生收入低导致了“收回扣”或者“走穴”(即业余时间以各种方式到其他医院给病人看病和做手术)现象的屡禁不止,后两者也构成了当前医生收入的一个很重要来源。这种来源的收入是无底线的,例如今年年初,北京肿瘤医院有医生被曝每月灰色收入高达十几万。
实际上,城市大医院的医生还是事业单位性质,部分医生一边抱怨工资低,要给他们自由身份,但同时也惧怕改革,存在想两边都靠的想法,即想要事业单位福利,也想要市场经济好处。真要把他们变成彻底的合同工,他们恐怕也不愿意……[详细]
有人曾这样总结目前我国医生的经济水平:全国普遍的小医生过得很惨,也有一部分医生过得很好,这包括部分院长,部分主任,部分比较好的科室的人。在我国,要想成为高收入的医生,除了医术好之外,还要懂得“升迁之道”,因为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编制,三甲公立医院院长相当于副厅级干部。
据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人士透露,国内收入最高的医生是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和心脏外科医生,知名三甲医院外科主任经常到处“走穴”,一年最高收入能达到几百万,三五百万没有问题。此外,在私立医院,中高管薪酬也很高,年薪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五六十万……[详细]
要做到月薪1.5万的金牌月嫂,绝非一个月培训就能速成。很多月嫂没有固定服务的家政公司,没有保障和福利制度。虽然看起来报酬高、受欢迎,但想做合格的月嫂并不容易,要照顾好产妇、孩子,传授育婴知识。还必须能顾及雇主全家感受,做得不好很容易被一家人埋怨拿高薪不做事,心理压力不小。
金牌月嫂头衔得来并不容易,不但要受过专业的相关培训,还必须要有丰富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经验,并具备和客户良好的沟通技巧。实际上,并不是许多人乐意去做“高薪”的月嫂,通常投入这个行业的是三四十岁的下岗工人、外来务工人员,这些能够吃苦耐劳、希望存多些钱的人群……[详细]
月嫂并非强制性消费,她们也不是电信银行式的垄断性行业,因此,随着相关职业化的完善,或者人们自身育婴能力的提高,月嫂收入过高的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从社会发展来看,由于人工短缺常态化,服务性行业的工资提升将会加快,家政服务业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保姆、钟点工的工资都在大幅上涨。
随着时代发展,所谓“蓝领”“白领”在收入上的差距早已日益缩小。关心月嫂问题,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收入,而是服务质量问题,例如职业标准、市场监督、纠纷解决等配套机构,月嫂是否专业、可靠。如果花1.5万能请到个懂照顾产妇和孩子,育婴知识丰富,擅长与人沟通的月嫂,也是物有所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