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的布局需规划
简而言之,就是公立医院要摆在什么位置,才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稳定性好的,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以北京为例,目前7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四环以内,而超过70%的人口居住在四环以外。为了更有效服务患者,北京决定打造10个远郊区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升级;规划30余优质医疗资源疏解项目。
“目前,北京二环以内不再增设医院和增设床位数,五环以内不再开大型综合医院,不再增设床位数。”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协调处处长孙力光说道。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必须改变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中,特别重要的是医院的积极补偿机制、管理方面的决策监督机制,以及就医疗服务体系的转诊机制。
”在公立医院改革的五个方面,尤其是最后关于机制方面,存在非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雷海潮表示。
以补偿机制为例,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总体来说还是主要,或者说严重依靠面向患者收费来维持自己的存在、运行和发展。这实际上是把发展、建设、运行公立医院的责任,让社会少数成员中那些得了病的人来承担。
那么,健康的人群应该为公立医院的存在、建设、发展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1)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应来自于全民
“得病的永远是少数人,多数人都不得病,但如果让多数不得病的人基本不承担责任,难道看病能够不贵吗?”雷海潮认为,如何解决看病贵、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是否合理,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大问号。即使我们能把医疗保健扩充到全民,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覆盖了13亿多的国民,但是对公立医院设立的运行机制、经济激励的本质性并没有改变。
举个例子,我国的教育经费来自于全民和财政税收机制,而不是只让那些接触教育的学生和家长来承担,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很好的社会动员作用。
中央深改组在今年4月30号“研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公立医院现在存在着严重的阻力机制,这背离了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初衷和目的。因此改革公立医院当中的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否则就是公立医院让患者来承担更多的责任。
(2)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明确帮助患者导流
一定要建立一个不同机构间的转诊机制。
以北京为例,北京每年是2.3亿的诊疗人次,外地来就诊的患者占3000-5000万的数量。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2月对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当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来减轻城市面临的压力。
“所以我们也在反思,怎么才能让当地老百姓的需求解决在本地,而没有必要非要到北京来就诊。”雷海潮介绍,调研发现,在看知名专家的外地患者中,有60%-70%是没有必要来北京看病的,在当地就可以得到治疗。
按照目前存在的自由就诊制度机制,由病人选医院、病人选医生,实际上解决不了上述问题。看病就医实际上是科学、专业的事情,应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去寻求医疗救助,而不应让患者自己盲目,自发,等待,随机的去选择。这就必须要发展一个转诊机制。
怎么去进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呢?
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都应该发挥“转诊”这一功能和作用。当每一个个体出现身体不适时,应该向以上机构咨询。然而这样的服务模式,在现有的卫生系统服务过程中几乎不提供,或者说提供的非常少。
以上可以看出,公立医院的改革非常复杂,五大方面改革内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要完成改革,必须经由人社部、卫计委、发改委等所有中央部委,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公立医院等多个部门一起使劲儿。
“难度的确很大,但既然早已‘雷声隆隆’,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为猛烈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2北京医改盘点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