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
分流难,关键在于医患之间缺乏信任
患儿家长对就诊医院有无信任感,是影响分流就诊的重要因素。
“分流难,关键在于缺乏信任了解。”一位儿科老专家认为。
前面提到的李先生,曾带孩子就近到社区医院看感冒,总感觉“医生水平还是差点儿”。 现在,孩子再感冒,二话不说,直奔儿童医院,已经养成了习惯。很多患儿家长也是能去三级医院的,就不去二级的,能去“两儿”的,就不去三级的。
在儿童医院内科诊区,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其中不乏首次就诊者:“人这么多,怎么还来这儿?”“人多,说明这家医院看得好呗!”一位患儿家长回答得很干脆。
“两儿”医生给儿童看病水平高,这没得说,但问题是,一个普通的儿童感冒,其他医院的医生就没有把握治好吗?
“4位主任医师、3位副主任医师,所有青年医生都有博士学位。”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桂兰给记者亮出了家底,成立于1952年的儿科诊室,也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她本人也从医39年,最多时一天能看100多个患儿。
记者在一些三级综合医院了解的情况,与人民医院大体相同,都具备比较雄厚的医疗力量,治疗儿童感冒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经验上的问题。
采访中,一些医生告诉记者,其实一般性儿童感冒去二级甲医院治疗就完全可以了,大医院更主要侧重解决疑难病症。但现实是,“很多家长更愿意到大医院看病,这样做放心。”
一些患儿家长缺乏基本医学常识,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这是导致分流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治疗。不少家长认为,“两儿”药好、药全,进口药多。治疗一个普通感冒,家长们动辄要求输液,觉得“输液好得快”,希望一针见效。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北医三院儿科主任童笑梅经常遇到,每次她都耐心作解释,吃药就可以好的感冒不一定要输液,可有些家长就是不理解,还说医务人员不负责任,要投诉上告。
童笑梅认为,虽然目前家庭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但普通民众的基本保健知识远远不够,亟待医疗机构联合媒体多做宣传教育。
过度关注。“4+2+1”,这是现在家庭的基本结构,四个老人,加上爸妈,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宝贝转。孩子一生病,谁也不敢大意,自然是哪家医院好就去哪家医院。
事实上,分流就诊好处多多。以时间成本为例,它可以大大压缩就诊时间。
一位家长根据自己的儿童医院“快速”就诊宝典——自己先打头阵挂号,然后回家接孩子。医生诊疗后,夫妻俩分头行动,一个负责照顾孩子,另一个负责交款、取药、送药……即使这样,前后也耗费了12个小时。
几乎同时,在人民医院儿科给孩子看感冒的郑先生,从挂号诊疗到孩子输完液,只用了两个半小时。同样看一个感冒,时间成本相差了近5倍!
可见,实现分流就诊,理性就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许多家长急需补上这一课。
在倡导家长分流就诊、理性就医的同时,有专家提出,有些综合医院儿科诊室的就医条件、就医环境、人员编制等还存在不少短板。
在一些医院的儿科诊室,记者看到:空间小、设施旧、环境欠温馨,与“两儿”相比,硬件设施明显落后。另一方面,儿科医护人员风险大、待遇低,有些儿科诊室还存在着人员编制不足、优秀医生不愿来,来了留不住的困扰,这都制约了儿科诊室的发展。
相关新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