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医疗从业人员,甚至医学生、住院医表示,自己压力大、沮丧、抑郁,要靠酗酒、自杀来减轻这份的痛苦。
近日,美国国家医学院(NAM)发布报告称,21世纪,医疗保健服务质量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维护医疗从业人员的健康”。
该报告全名为《行动起来、对抗职业倦怠:提升专业人群的健康福祉》(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显示,35%-54%的医护存在职业倦怠。在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中,这一比例达60%。
由职业倦怠引起的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赔偿、缺勤和离职数,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百亿元)。
“若放任不管,它将成为危害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瘟疫。”《报告》称。
《报告》是NAM组织专家委员会,用18个月时间完成的行业共识。它指出,医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丧失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消极、个人成就感低,无法投入问诊过程。
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时间过长,且内容失衡。为了满足保存就诊记录的要求,医生每天要花50%的工作时间,输入电子病历。
一些形式化的官僚主义,让医护们累竭于琐事。如,为确保患者隐私,有些信息系统每隔几分钟,就会“自动”关闭当前患者档案。“医生要重复登录N次,才能输完一份报告。工作效率极低,但工作量非常大。”美国梅奥诊所Liselotte Dyrbye医生说。
此外,不少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医疗实践越来越复杂和完整,但单个病人的问诊时间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可能会让医生产生挫败感。
职业倦怠导致的结果,代价高昂。
受之影响,平均每位医生每年会“浪费”7600美元。这还不包括因医疗错误、医疗事故诉讼,及请其他人代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
身心俱疲的状态,还与抑郁症、药物滥用和自杀率上升有关。有数据显示,医生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是自杀率最高的技术类专业之一。
《报告》特别强调,职业倦怠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医学生在受教育期间,或在成为住院医师之前,已经被职业倦怠困扰。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院长兼医务教务长Augustine M. K. Choi表示,医学院应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洞察力、有爱心的医生。事实却相反。聪明、有天赋和饱含热情的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后,反而精疲力竭、心情压抑。
“相比我自己和我之前的几代人,今天的医学教育对学生来说,更为严格,也更容易给医学生造成伤害。”他说。
这一问题不仅限于美国。2016年,哈佛医学院Rotenstein LS等对47个国家、195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共涉及12万余医学生。结果让人吓一跳,不少医学生存在抑郁症状,且有自杀念头。
研究显示,纳入该研究的医科生中,在医学院校就读期间有抑郁症或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7.2%,报告有自杀想法的有11.1%。但,仅有15.7%的抑郁症筛查阳性者,寻求过治疗。
职业倦怠还让医患关系变得更淡漠和迟钝。医疗从业者的不满情绪浓烈,亦严重影响患者的利益。
据称,20年前,NAM就在关注医疗系统安全问题。彼时,它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犯错误乃人之常情,建设更安全的医疗系统》(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其中指出:美国每年因各种人为错误导致10万患者无辜死亡。管理者、决策者应关注并探讨,如何打造可信赖的医疗服务系统,减少可以避免的错误,而不是追究每个人的责任。
就像“To Err is Human”那样,最新《报告》也是在呼吁管理者、决策者,成为发展道路上的“导航灯”,而非“检查站”。
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倦怠问题的警觉性越来越高,提出不少解决方案,但都偏重于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在各国都普遍存在。这份报告提醒我们,可以教医生冥想、做瑜伽、加强体检。但更重要的,是从体制上下功夫。”约翰霍普金斯护理学院Cynda Rushton教授如是说。
她是《报告》编写委员会成员之一,也是委员会中唯二的执业护士。她表示,医疗从业人员在身体、精神和情感上,都耗干了。他们的幸福感、成就感都在下降。“这个系统正在伤害我们,一群负责医治整个社会的人。”
《报告》称,为减少职业倦怠,医疗保健体系应在6大方面做出改善:
第一,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医疗机构应结合业务和发展需求,评估新技术、新设备等如何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并评估职业倦怠程度,及对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医疗保健系统应使用经过验证的工具,持续监测和评估组织的倦怠程度,至少每年反馈一次。
第二,解决医学教育和职业早期阶段的倦怠问题。越来越多报告显示,职业倦怠始于医学院。医学院校等应监测学习量、工作量(包括准备执照考试和进行必要的培训活动),以缓解压力源,建立新的贷款还款系统,并提高奖学金覆盖率。
第三,减少不能改善患者医疗质量的职能。联邦、州立法机关和其他制定医疗行业标准的实体,应确定并解决与法律、法规、政策有关的医生倦怠根源,去除那些对患者护理贡献很小或没有价值的规定。
第四,提高医疗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医疗信息技术应尽可能人性化且易于操作,以减少倦怠。应增加自动化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操作。
第五,减少污名化,提供心理康复。许多临床医生没有报告倦怠,因为他们担心可能造成的后果——比如,失去他们的患者,甚至是执业执照。州立法机构应促进医疗从业人员协助计划,改善同伴支持计划,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在医疗安全行为诉讼中,应拒绝接受这些信息。
第六,开启有关临床医生幸福感的国家级研究。研究重点应包括确定不同类型临床医生,在职业不同阶段的职业倦怠驱动因素,以及职业倦怠对医疗能力、患者安全的影响。
此前,有文章称,除医疗,如今还有许多行业的从业者,如律师、教师等,失去其原本的社会地位和尊敬。
但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公共事务教授Paul Starr所说:“在整个20世纪,医学应当是唯一鹤立鸡群,而不失其传统、独立职业风范的领域。现在,这个特例已经逝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