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妇女郑某因膀胱炎久治不愈,慕名到黄石一家诊所就医,主治医生诊断她有9种病症,后又称其患有子宫癌,70天内开出24.8万元的处方。郑某服药后,病情至今未见好转。
2010-09-09省药监局局长邹贤启解释说,这实际上是对医师开具处方所作的要求。为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医师开具处方时,不得开具对患者不安全或者没有疗效的药品,不得开具明显超过治疗需要的“大处方”、“天价药”。患者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如省卫生厅、武汉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患者应该有权查阅诊疗资料,并签字确认;医疗机构违反规定多收费,也应加倍返还患者。”截至目前,《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建议稿)》(以下简称条例建议稿)起草工作已接近尾声。在今天召开的条例起草联席会议上,部分专家提出,医患关系应纳入条例建议稿调整范围,“天价”医疗费等也成了关注焦点。“天书”病历当规范现在,“天书”病例现象较为常见。
2010-09-09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国民关注的一个焦点。网上都是门外汉谈论和讨论医院和医生,许多批评和指责根本就是给医患关系火上浇油,而且对于医患关系根本不可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因为方向错误了,问题的点子没有找到。我作为一个医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2010-09-09这是被患者家属称为“北京天价医疗费”的个案。2003年3月的一天,一位北京老人住进了朝阳区东方综合养老院,入院第三天,他摔成了右股骨颈骨骨折。
2010-09-09佛山知名论坛C2000上出现一个名为《小感冒引起的637.69天价药方》的帖子,发帖人称自己由于小感冒就医,在没有任何检测情况下,医生给他开了600多元的处方。三天来,该帖回帖10多页,浏览人数超6000多,100多人回帖。
一个小感冒开出600多元药病人发帖质疑医院开天价处方,看咳嗽花500多元,面对种种高价药房,以前的我们只能在抱怨倒霉,现在卫生部公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开出天价药方的医生将被勒令停止。对于医生开的天价处方,你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抗议到底呢?遇到这些天价处方,又该如何是好呢?
2010-09-092010年全面薪酬福利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实际薪资增长预算为8.4%,医药行业达到了9.14%。医药行业对于2011年的调薪预算达到了9.63%。
2010-09-06一个小感冒开出600多元药病人发帖质疑医院开天价处方,看咳嗽花500多元,面对种种高价药房,以前的我们只能在抱怨倒霉,现在卫生部公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开出天价药方的医生将被勒令停止。
2010-09-05“三控”的核心内容是:控制最高零售价、控制实际供货价、控制流通差价率。无疑,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行政手段,达到“实降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的目的。因此,这三个实际控制手段对于医药领域着较大影响:
2010-09-03广东省药品“三控”政策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新政,凡到广东市场销售的政府定价药品,均要受“三控”控制,即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然而“三控”管理的模式能防止药价虚高吗?
最近,我们常听到廉价药濒临绝种,医疗机构开出天价药方的新闻,对此广东省物价局颁布了药品“三控”管理规定,即控制最高零售价、控制实际供货价、控制流通差价率。按新政规定,销售环节医疗机构的差价率为25%,零售药店的差价率为35%。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是否意味着部分药品在医院开可能比在药店买还要便宜?政策能不能真正抑制医疗机构的高药价呢?39健康网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北京金象大药房总经理邓劲光。
2010-09-03为了抑制医院高药价,推广使用廉价药,广东省颁布了“三控”政策。所谓的“三控”指的是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杨骁婷对政策的美好期望是:希望通过加大廉价药的利润空间,使得廉价药更受医院跟药企青睐,以形成药企多生产、医院多推广的局面。期待总是美好的,但实际上,医院会不会真的按照政策所引导的方向走呢?9月1日,政策正式实施后,高药价的现象有所减少呢?39健康网尝试联系广东省内几家医院,但当院方知道了采访主题后都退避三舍,明确表示这个话题太敏感,当编辑一再追问,院方才愿意
2010-09-03广东省药品“三控”政策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新政,凡到广东市场销售的政府定价药品,均要受“三控”控制,即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政策规定,按药品价格高低实行流通环节的最高差别差价率管理。批发企业按实际购进价格依次顺加规定的差价率(额)计算批发价格。要求批发环节最高不得超过成本价30%的差价率;而在零售环节,医院最高不得超过25%的差价率,药店最高不得超过35%的差价率。在10元以下药品的定价基础上,物价部门再细分出另外5个区间的药物限价标准,即10.01元至40元,40.01
2010-09-03酝酿多时的广东药品“三控”政策已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所谓的三控即控制最高零售价、控制实际供货价、控制流通差价率。新政明确规定,在销售环节,医疗机构的差价率最高不得超过成本价的25%,而药店的差价率最高不得超过成本价的35%,政策是否意味着药店的零售价格或将高于医院的价格?不同的差价率会不会阻碍政策的执行呢?“三控”真的能令药价降低 百姓受惠吗?39健康网就此采访了省物价局张小玲,北京金象大药房总经理邓劲光,以及相关医院的负责人。
201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