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药品“三控”政策已于9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新政,凡到广东市场销售的政府定价药品,均要受“三控”控制,即控制最高零售价、实际供货价和流通差价率。然而“三控”管理的模式能防止药价虚高吗?

  省物价局:政策将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进行科学监管。

  对药品流通领域最大的影响主要在于,掌握药品供货价格,实行供货价格报备制度,即药品上市前需要进行供货价报备,上市后再提交实际供货发票;批发环节配送费率和累计配送费率实行上限控制后,配送药品过程中转手次数减少,因此可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的营销费用,实现对药品价格的多方位监管,切实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

“三控”管理的模式能防止药价虚高吗?

  医院:毛利率越低,病人看病成本越高。

  我国目前共有33万多家医疗机构,其中有7万多家医院,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分类登记的统计分析表明,营利性医院只占医院总数的不到1%。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药品收入占到了医院总收入40%左右,而政府对医院的补偿只占总体运营费用的不足10%。某医院负责人透露,虽然说是公立医院,实际上国家对医院的扶持力度也很小,通常情况下,政府只补贴5%,这样的费用只能支付一个医院医生一个月的工资。其他都要医院自己想办法。医院不盈利,就无法生存。他坦言道,医院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如急救、救灾救援以及甲流非典一类的情况,国家没有补贴又要免费治疗,责任全由医院负担,医院做得越多亏得越多。所以就要从正常诊疗中的病人负担了。比如,以前加成率30%,100元的药医院可以赚30元,现在加成率15%,赚30元就要卖药200多元了。实际上病人的开支比以前更多了。

  药企老板:政策不能真正压制高价药

  “三控”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高价药的利润空间,以鼓励医疗机构多采用廉价药,从而抑制医疗机构的高药价。  然而邓劲光表示,价格是市场行为,政府很难通过行政命令来控制。除非我们回到改革开放初期,毛主席统领的时代,那么就可以政府说多少就是多少。在市场经济时代,还颁布措施以求控制实际供货价,这是不现实的。他直言道:“药品流通价格是市场行为,政府怎么可以通过行政行为来控制每每一个市场流通价格呢?这本来就是可笑的事情。”

  影响药品价格定价的因素有成本、进货价格,以及加成率。成本跟进货价政府都是没办法核定,所以没办法给他封死。这是一个市场行为,零售药店的药价卖得越来越低,就是因为药店参与市场竞争。为什么医疗机构越来越糟,那是因为它是垄断的。用行政命令只会让价格越来越高。用市场手段才会越来越低。要真正抑制高价药,只能靠市场。仅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永远不能解决高价药的问题。

将此专题推荐给朋友收藏此专题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