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控”的核心内容是:控制最高零售价、控制实际供货价、控制流通差价率。无疑,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行政手段,达到“实降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的目的。因此,这三个实际控制手段对于医药领域着较大影响:

  或令大批中小型药店关门大吉

  “'三控’假如严格执行,这对省内5万家药店,200家连锁店品牌,是最伤筋动骨的打击。”24日,广州某大药店连锁负责人汪浩(化名)告诉记者。汪浩称,物价局对药店加价率的控制应该体现在“平均毛利率”方面,假如对药店药品每个单品实施35%“顺加”法控制,将令一大批中小型药店经营难以为继,出现倒闭潮。

  为了实现市场药品全面降价,广东物价部门针对医院和药店分别确定了两个不同的零售加价率:25%和35%。物价部门强调药店加价率比医院提高10%,是考虑到社会药店成本较高的因素,然而对于政府部门的“好意”,业界却认为“好心办坏事”。

  “药店连锁业内对利润的衡量,主要以'综合毛利率’计算。按目前物价的水平,药店租金占据销售的比例在15%-18%之间,而人工和社保福利占13%,再加上5%的税率,成本约合占销售30%左右。也就是说药店的经营毛利假如在此之下,药店注定亏本。”汪浩称,物价部门对药店药品的加价率原则是“顺加”法,也就是在10元药品供货价上顺加3.5元,但是这个计算方式只在一家药店企业参加的论证会上确定,并未充分咨询业界的各种声音。“假如比对顺加法的计算原则,至少45%的药品加价率才等同35%的行业综合毛利率。因此药品供货价顺加法35%的零售价,大部分药店还是要亏损。”

  更多廉价药将投入市场 百姓受惠

  据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杨骁婷介绍,“三控”管理模式,目的除了鼓励企业生产廉价药外,还能使用药和销售企业也能因为高价药的利润空间减少而在使用和销售过程中减少使用和销售高价药品。反之,廉价药品的利润空间在“三控”政策下大大增加,医疗机构和零售企业在廉价药品的使用和销售所占比例越高,最终企业受惠,百姓也受惠。

  “三控”政策下,医院的药费将会再次下降,按规定其销售利润空间比药店还要低,将来市民到医院看病开处方,再到药店买药的情况将有望不再出现。

  加剧药企的竞争

  据了解,在药品流通环节,广东将按药品价格高低实行最高差别差价率管理。比如,每瓶价格在2000元以上的药品,如按原政策,批发环节企业在不突破最高限价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加价率,医院按15%顺加作价,可加价300元以上;但按现政策,批发环节加价不得超过53元,医院加价不得超过135元。

  广东省物价局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控制流动差价率有利于从源头控制药品供货价格,减少流通环节加价空间,鼓励企业生产廉价药,抑制高价药,并引导医疗机构减少高价药品的使用,鼓励使用低价廉价药品,使百姓受惠。

  “这对国内药企将是一个冲击。”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药厂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药企因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自主研发的原创药寥寥无几,大多生产的都是仿制药,且同类企业居多,竞争激烈。

  医院及医生的趋利性,使得处方偏好高价药,而国外专利药、原研药的价格一般都很高,实施‘三控’或将助推外资进口药在中国公立医院市场份额急剧上升,进而加剧国内药企同行业竞争。

  价药品代理商无立锥之地

  此外,该新政将使低价药品代理商无立锥之地。江西三精易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顺认为,低价药品代理商将因此丧失财务的主动权,再一次处于谈判的劣势地位。杨昌顺说,药品代理商这几年在医改中,不断受到国家新政打压。以省为单位的招标,让工业企业直接投标,还有网上价格谈判,这些都是工业直接参与,代理商并不在这个环节中,所以没有合法地位,只能任听厂家摆布。

  “代理商难过,生产企业会更难过。”深圳大学教授谢圣远说,在底价招商中,出货发票必须高开,在底价与高开之间的部分,需要代理商拿发票来“洗”,而且底价与高开之间的部分,亦是代理商和医院医生之间的共同利益,‘零差率’和‘三控’”都将意味着行业利润大减。

  对此,很多医药代理商认为,可以考虑转为生产企业的业务经理。因为一旦供货价发票“高开”,对于过去依靠“过票”逃税为主要收入的医药代理商来说,日子非常艰难;转为业务经理后,拿到的将是合法的佣金。

(责任编辑:黎颖瑜)

将此专题推荐给朋友收藏此专题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