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59岁教授借心理咨询猥亵17岁女生 已被解聘

2008-10-24 10:00: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藏龙岛附近某高校一位59岁的教授,借口所谓“爱抚疗法”,对一名17岁的女生进行猥亵,女生发现受骗后向网上名人林艺老师求救,并在其鼓励下勇敢报警,警方连夜展开调查。记者昨日获悉,根据警方的初步调查情况,校方昨日决定解聘此人教授职务,停止其教学及学术活动,配合公安部门继续调查,待调查结果出来后视情况做进一步处理。

  校方第一时间展开调查  决定将当事教授解聘


  昨日,事发学校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2日晚6时许,学校已从网上获悉此事,经过调查核实,当晚10时许确定了小A的身份。在寻找小A的同时,学校分管领导找到该教授调查情况,并要求他回家写汇报材料,同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该负责人表示,昨日,他们又找到这名教授继续调查,该教授所交待情况和女生所说基本一致,部分细节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认定。“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这名教授所教课程的衔接和对这位学生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22日晚,学校派出三名教职工和记者一起陪同该女生到医院检查,到派出所做笔录,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点。学校还将指派相关老师和女生干部对该女生进行保护。


  昨日下午5时许,该负责人给记者打来电话,通报了学校对该教授的处理措施。据其介绍,昨日上午,该教授已被警方传讯,下午2时30分,在听取警方初步调查情况后,该校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鉴于该教师师德败坏,根据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规定做出如下处理决定:


  1、解聘其教授职务;


  2、停止其教学及学术活动;


  3、向全校中层干部、全体辅导员、班主任通报情况;


  4、继续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待调查结果出来后,视情况做进一步的严肃处理。


  下午4时30分,该校召开会议向全校通报了此事,并公布了处理决定。


  事态进展
  20日
  中午,女生找教授进行心理咨询下午和晚上,女生被施以所谓“爱抚疗法”
  ↓
  21日
  上午:女生发现受骗,致信林艺老师求助
  下午:该教授继续对女生进行纠缠
  ↓
  22日
  上午:林艺老师网上发帖披露部分事实
  下午:网民搜索贴出“疑似对象”
  晚上:女生和林艺老师通话后报警
  ↓
  23日
  上午:警方传讯该教授
  下午:学校将该教授解聘

  专家释疑


  王高华: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祝平燕: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妇女与性别研究专家、性别社会学博士


  林艺: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理事,“中国性教育公益模式探索及实践应用研究”课题主持人,网络性家教热线主持人。


  ●“爱抚疗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高华:心理咨询疗法里没有“爱抚疗法”这个名词。心理咨询里与这个提法近似的是情感“支持疗法”,就是用正面鼓励的话语,鼓励接受咨询的对象勇于面对现实问题、积极和人交往,若对方比较紧张,咨询师可以用握手、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对其的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便于进一步沟通,但仅限于这两个动作。如果是异性的话,尽量不要使用动作、保持距离。


  “爱抚疗法”可能是一些非主流人员借“支持疗法”延伸出来的名词,但其做法已经超出了心理治疗的界限,是骗人的幌子。借用这个幌子骗人的事件,在全国各地也时有发生,这不是第一次。


  ●心理咨询还有哪些灰色地带?


  王高华:还有利用心理咨询的名义,搞算命预测的,以带有威胁性、预言性的语言,诈取钱财或骗色的。


  ●为什么大学生会轻易上当?


  祝平燕:我想有两点原因。这个女孩只有17岁,缺乏社会阅历,不懂得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因此,当遇到不良情况时,她的适应能力差,不知道如何面对。前不久,一个27岁的女青年给我打电话,说在火车上遇到一个男生,后来对她纠缠不放,要求发生关系,不知道该怎么办?27岁的女青年社会经验都不足,更何况是一个只有17岁的未成年人。


  其次,这个女孩面对的对象是老师,教师是一个很神圣高尚的职业,而且教授的年龄一般都比学生的父亲还大,学生自然比较信任,缺少戒备心理。


  ●为什么孩子遇到伤害不爱找家长或老师?


  祝平燕:这个问题涉及到“性”,在中国人传统的心理中,有些人会本能地怀疑女方是否存在不妥行为,女生可能害怕受到误解,不敢讲。


  而且,女孩也许还会担心老师之间互相包庇,担心自己倾诉的老师去告诉自己投诉的人,而这个被投诉的人可能会报复自己。


  林艺:家长、老师和孩子缺乏良性沟通,孩子对他们不信任。平时,一旦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家长和老师往往是排斥性教育,硬性的批评,而没有仔细分析原因、鼓励孩子,而遇到问题的孩子,也往往会被他们归类为“坏孩子”。


  ●该事件提供了怎样的警示?


  祝平燕: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类似的事件社会上也时有发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情感、防范方面的教育。


  林艺:再次暴露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很缺失。应该及时给孩子正确传授性方面的相关信息,提醒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自我保护。性教育是一个储备性的教育,是为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应作的准备,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再后悔和惋惜。


(责任编辑:吴佳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李乐怡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