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确定第一发射窗口时间为6月16日下午,这一消息令襄阳航天四十二所科研人员兴奋。记者从42所“神九”科研通报会上获悉,该所自主研发的三大产品将护卫“神九”航天员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其中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将首上太空。
此次随“神九”发射升空的航天员医监生化系统,为实时监测、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而设计,其中的医监生化检测组件由42所自主研发。该组件由特殊材料加工而成,能在太空极端环境下准确收集、监测待测样本。
历时4年研发
“当年接受设计任务时,我们脑子里只有概念。大后天下午,医监生化检测组件将迎接‘神九’发射的大考。”12日上午,襄阳航天四十二所医监生化项目负责人、分析测试技术专家马新刚,在介绍医监生化检测组件时,深情回顾4年半时间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2007年11月,四十二所承接有关方面下达的医监生化项目研发任务。此前,这一项目因难度太大被北京某科研单位放弃。“要把组件做成什么样子,当时心里没底。”马新刚介绍,生理监测组件设计工艺极为复杂,材料应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42所召集精兵强将组成项目组,两个月后,设计方案通过评审,11个月后拿出模样产品。2009年5月,产品在总装测试中因关键技术“卡壳”。围绕材料配方展开的3次技术攻关,一直持续到2010年10月,试样终在地面模拟联调中达标。
今年5月,医监生化检测组件正式交付使用,参研人员翘首期盼“神九”发射。“这几年,我们辗转于襄阳和测试基地之间,没跟家人享受过完整假期,但感觉很值得!”面对大考,马新刚表示,心怀科学态度,我们很有信心。
“袖珍”但不简单
“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后,三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多天。太空生活对他们的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如何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天宫一号”特地为航天员们配备了一套医监生化检测系统,就好象是一个小小“太空医院”,对航天员各项生理指标实施全程“医学监护”。
在众多的监测任务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航天员尿液进行检测,对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航天员在轨飞行中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时,会用到一套样本采集、预处理和进样检测工具,这套工具就被称为“医监生化检测组件”。虽说只是一些操作工具,但由于是在微重力、空间有限的环境中使用,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一个个都不简单。
首先,所有组件都十分小。由于受总体空间限制,整个医监生化监测系统不大,用于样本采集、处理的工具就更小。大多类似于拇指大小,最大的也大不过一个巴掌。三人多天要用到的全部检测组件装在一个盒子里,宽不过15公分,高不过20公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袖珍”工具,其功能性结构设计却一样都不能少,而且必须尺寸精确、设计精细;其次,这些工具用起来要方便、简单,在微重力环境下通过“傻瓜式”操作就能实现以“ l”(1ml=1000 l)为容量单位的精准定量,确保微量取液准确、可靠;第三,所有组件材料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在太空环境下无毒、耐酸碱、耐高温,并且不对样本的生化指标不产生任何干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