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989年
第一株人体肺腺癌细胞系建立 1981年,中国第一株人体肺腺癌细胞系体外培养成功。这项技术的完成单位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对于进一步研究人体肺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探索肺癌的发病原因和生长、发展规律以及开展肺癌的早期诊断等,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发现两种血红蛋白的新变形 1982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血红蛋白“武鸣—文昌”和“沈阳”两种血红蛋白的新变形。
世界上第一株22A型肺炎双球菌 1983年,武汉医学院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22A型肺炎双球菌。
抗绿脓杆菌的冻干免疫血浆制成 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廷祚研制成功冻干绿脓杆菌免疫血浆,为防治烧伤绿脓杆菌感染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成果获得1984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明新植皮法 1985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发明大张异体皮加微粒自体皮播散植皮法,使我国大面积烧伤的救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青蒿素获一类新药证书 1986年,青蒿素获一类新药证书。青蒿素是我国得到国际承认的唯一抗疟新药。该药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药品。
断肢再植术打破国际纪录 1987年,中国兰州军区总医院为左手腕部断离54小时的女学生行断肢再植术获得成功,打破了国际断肢36小时后再植成功的纪录。
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1988年,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在北医三院出生,女婴出生时体重3900克,身长52厘米。
我国首例试管奶牛诞生 1989年,在被称为中国“试管动物研究之父”的范必勤的主持下,全国第一只冷冻体外受精胚胎试管牛在南京诞生。这是我国首例采用冷冻体外受精的胚胎移植成功的试管牛。
1990年——1999年
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991年,我国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云南曲靖医院荀祖武医生施行并获得成功。
甲肝减毒活疫苗研制成功并投产 我国科学家毛江森与胡孟冬分别独立研制成功了两种减毒株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为控制和消除甲肝流行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措施,并于1992年开始大量应用于人体。
艾滋病研究获突破 1992年,在艾滋病研究方面,我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包含体,首次从Ⅶ因子制剂中分离出艾滋病病毒,中草药治疗艾滋病也出现可喜苗头。
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启动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由美国于1987年启动,我国于1993年加入该计划,承担其中1%的任务,即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Mb的测序任务。“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国际首例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 1993年,国际首例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获成功。
人工合成麝香 1994年,我国人工合成麝香被卫生部批准可与天然麝香等同使用。
抗癌特效药紫杉醇研制成功 我国药植药化和临床工作者经过12年的合力攻关,终于在这一年宣布抗癌特效药紫杉醇研制成功。
两个新大肠癌相关基因被发现 1996年,浙江医科大学肿瘤所经过5年潜心研究,首次发现两个新大肠癌相关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大肠癌发生及其癌变过程提供了新资料。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研制成功 1997年,三种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研制成功,保护率达94%以上。
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进展 1997年,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丰硕,汉族及几个少数民族的733个永生细胞系建立;首次克隆出典型遗传病基因。
医用机器人走上手术台 1997年,我国微侵袭立体定向技术跨上新台阶,医用机器人走上手术台。
世界首台旋转式伽马刀研制成功 1997年,世界首台旋转式伽马刀在我国研制成功,并获准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了我国大型医疗器械设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目标。
发现第七种肝炎病毒 1998年,我国发现第七种肝炎病毒并完成其全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
转基因猪皮用于皮肤移植 1999年, 我国在转基因技术、基因研究和基因治癌方面获得新进展,如转基因猪皮用于皮肤移植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