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959年
东北化学制药厂试制氯霉素成功 抗美援朝期间,应反细菌战的急需,沈阳东北化学制药厂(今东北制药总厂)受命负责氯霉素生产研究。仅用4个月的时间,于1953年,试验成功按照我国具体情况设计的新合成路线。这是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向工业推广的第一个研究成果。
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成功 1957年1月,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生梁其琛首次在低温麻醉下施行了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直视切开手术成功,这是我国心内直视手术的开端。
“人工心肺机”在上海医疗器械厂试制成功 1957年9月,中国第一架用机器代替人体心脏和肺的“人工心肺机”,由国营上海医疗器械厂试制成功。
运用体外循环修补心脏缺陷 1958年6月26日,西安军医大学附属一院胸外科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体外循环技术,为一名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患者打开心脏,进行了修补手术。
1960年——1969年
我国消灭天花 1961年中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自1977年以后世界上再没有发生过天花。
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制成 1962年, 中国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制成。
陈中伟成功接活断手 1963年1月2日,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医生陈中伟在血管手术专家钱允庄的配合下,为青年工人王存柏施行断手再植手术,并获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接活断手的国家。陈中伟医生开创了中国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外被称为“断肢再植之父”和“显微外科的国际先驱者”。
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中国最早的肾移植术 上海仁济医院在 1969 年施行了第一例临床肾脏移植手术,是国内开展器官移植最早的单位之一。
1970年——1979年
成功提取青蒿素 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反复临床试验,从上万种中草药提取物中筛选出青蒿的提取物——青蒿素,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一重大发现于1973年完成,被称为中国医药界首创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里程碑性成就,也是全球首选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用药,是至今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的专利药品。
研制出第一支乙肝疫苗 1975年,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陶其敏教授研制出我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在没有易感动物的情况下,她毅然自身接种。1984年,第一批乙肝疫苗在长春制造出来。1988年,乙肝疫苗的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工角膜”试制成功 1975年,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郑一仁等,研制成能使全角膜白斑等盲人重见光明的封闭式人工角膜。在解决穿透式人工角膜存在的“漏水长膜、人工角膜脱落”的并发症方面有新的突破。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诞生 1977年9月,北京40多个单位协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这台加速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医疗设备的一项空白,使我国在癌症的放射治疗方面增添了一项先进设备。
首例肝移植成功 1977年10月21日,上海第二医学院瑞金医院在林言箴、李宏为等教授的率领下,开展了国内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揭开了中国肝移植历史的序幕。
“广东Ⅰ型”生物心瓣膜制成 1979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研制的 “广东Ⅰ型”生物心瓣膜取得成功。该瓣膜是选用经科学方法喂养的良种年轻猪心瓣膜制成的,已成功用于临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