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召开的“中国在行动--糖尿病国际论坛 2009北京”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思路与框架”的主题发言。
他在发言中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经济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政府已经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表现在经济的增长、GDP的翻两番,更重要的是扩大社会民改善人民生活,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主、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标之一。”
他谈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健康的重大转型,中国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增长,另外一方面生活方式巨大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疾病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前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是传染病转向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样一种转型对医学模式也提出了重大挑战,也就是我们必须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转向以预防为中心的医学或者说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的医学。
因此,在健康领域亟需确立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与目标,以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目的国家中长期卫生发展规划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必须考虑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这项工程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行动纲领,成为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成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路线图,成为国民健康水平的检测器。“健康中国2020”战略由此产生。
2009年初中国政府制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实施“健康中国2020”卫生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据介绍,“健康中国2020”战略设想于2007年夏季卫生部卫生工作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讨论,2008年年初卫生部决定正式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订工作。目前,各专家组负责制订的战略总体报告和分领域报告均已完成。在战略研究阶段,专家们对几个专题进行研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药物政策研究(以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为核心的药物政策研究);公共卫生研究,包括传染病特别是慢性病的防控和健康促进研究;科技支撑和医学领域前沿的研究;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学的研究。在这六个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之上,卫生部还成立了综合研究组,提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总体研究报告。
现在有关的研究即将进入第二阶段,即由专家领衔的战略报告阶段转向以部门为主、专家参与的规划阶段。
陈部长在详细介绍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要方针后表示,希望通过努力到2020年,使中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努力争取在2015年使孕产妇死亡率较2008年的水平进一步降低1/3,从而实现我国对千年发展目标的庄重承诺;同时继续努力进一步降低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等,全面提升中国人健康水平。
“中国在行动-糖尿病国际论坛 2009北京”将于2009年10月31日下午召开分论坛对糖尿病相关领域话题进行探讨。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张丹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8年后有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从2010年的73岁提高到77岁。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