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是国家近600个贫困县之一。全县有26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1个开发区,辖88个管区,142个村民委员会,11743个村民小组委员会。全县总人口140万,其中城镇人口只有18万人,其余120多万皆为农村人口。
新化县有3家医药公司,最大的一家年销售额6000万。据当地权威人士透露,目前新化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33家,村卫生室、诊所、药店等1400余家。新化县的商业供货渠道除了本地3家外,还有省外、长沙和娄底地区的一些商业公司,总计近10家医药商业批发公司成为新化县第三终端供货主渠道。此外,包括修正、蜀中、中智、好医生等一些国内第三终端的品牌工业企业,也会针对当地的第三终端市场开展大量的直供业务。另据了解,新化县的新农合始于2006年,其报销目录由省里统一制订。前两年,农民的报销标准为90元/人(中央财政40元、省财政20元、县财政10元、个人支付20元),后来提高到100元/人,今年是120元/人。按此计算,仅新农合一项的用药量,今年最高就可达1.5亿的市场总量。目前,该县的医疗机构在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方面还未实施“零差率”。
我们选择了新化县吉庆镇的终端形态做了一个简单的访问调查。
吉庆镇卫生院。这家医院始建于1962年,现有职工5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32人),内科、妇产科在当地较为有名。医院床位有37张,每天的门诊额5000~6000元,门诊量为20~30人。该院每年的营业收入200万元,其中药品占到30%~40%(据了解吉庆卫生院的营业收入属于中等,整个新化县的乡镇卫生院最高的可达每年1500万,最低的为每年40万)。虽然医院能够享受到国家用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投入和改造(去年有50万的政府财政投入用于该院改造),但由于医院职工的工资需要自己发,所以药品的收入及其产生的利润对于该卫生院而言确乎生死攸关(这家医院的骨干医生有3人,每月的平均工资都超过4000元)。该院的回款状况在新化县的乡镇卫生院中算最好的,每个月月底结账,一月一结,从不拖欠,商誉口碑非常好(乡镇卫生院的新农合报销的费用,由新化县卫生局计财中心负责,一般有一周的结算期)。
据吉庆镇卫生院院长杨放林先生介绍,对于本院的生存发展而言,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是新化县乡镇卫生院即将实行的零差率售药,政府的补贴能否及时到位,将决定医院的生存;二来自该院所处的乡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其他药品零售企业(含药店、诊所等)的价格竞争和处方外流,将关乎本院的发展。据我们了解,吉庆有55个村卫生室,36家诊所(不含19家尚未注册的私人诊所)以及多家药店,它们与吉庆镇卫生院在价格、争夺处方外流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态势。
(由左至右为:作者、吉庆镇卫生院院长杨放林、鑫盛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邵东升)
兄弟大药房。这是一家能享受城镇职工医保定点的药店,面积不超过50平米,品规(含中药饮片)超过1500个。这家药店的门面及其内部的陈列和空间布局让我感到很惊讶——在农村很少见到这样有特色和规范的药店(见附图)。兄弟大药房是今年3月份开业的,才刚刚两个月,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就能达到5000元(集庆日每天可高达7000~8000元,平时最低也能维持2000~3000元/天)。调查时,发现这家药店还附带了一个诊所,诊所里面有几个儿童正在吊水治疗。据了解吉庆镇上现有6家药店,最好的药店销售额还能超过兄弟大药房。由此可见,在第三终端市场,类似兄弟大药房这样的农村药店生存状况还是相当不错的(其营业额与乡镇卫生院竟然也能不相上下)。
(图中为兄弟大药房负责人彭斌的姐夫等)
东华村卫生室。东华村卫生室属于吉庆镇(乡)。卫生室很简陋,就在一个民居里。笔者前往调查时,诊室里有好几位儿童因为感冒等在吊水。刘晓东夫妻俩还有他们的儿子,承担了卫生室的全部工作。这家卫生室每天来看病就诊的有10~20人,营业额接近2000元。卫生室的用药结构中,针剂只有50多个品规,但却占了营业额的绝大部分;中成药100多个,但营业额不足1/5;中药饮片有300多个,每天才能卖几十元。这个卫生室曾经也卖过保健品,开始很好卖,现在不好卖了,原因是药店里面的保健品规格多,再加上价格低,卫生室卖保健品不是药店的对手。问到卫生室的供货渠道,夫妻俩反应除了商业批发公司送货以外,10多个工业企业的医药代表也经常来送货,因为是现款交易,所以这家村卫生室也并不在乎送货渠道是单位,还是个人。以前东华村有3家村卫生室,其他两家因为没能顺利注册,现在只剩这一家。但是,最近附近有7、8家其他地方过来开的诊所同时开业,也对东华村卫生室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它流失了不少患者。
(东华村卫生室负责人刘晓东及其家人的执业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化县及其吉庆镇第三终端市场环境的描述以及终端形态的抽样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农村第三终端市场容量巨大,特别是在新医改、新农合背景下,它将为当地和外地的医药工业、商业、零售(医疗机构和药店)在这个市场的成长和精耕细作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实实在在的医药消费促进。
2、应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医药市场的供应链建设和管理,鼓励当地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同时,也要倡导和引进外地企业开发当地市场,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营销手段、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水平,把好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送到千乡万村、千家万户,使农村消费者能够尽快享受到城镇居民所拥有的各项健康卫生权益,如医保、适宜技术、健康知识和各种健康卫生服务。
3、农村第三终端市场滥用抗生素、过分依赖注射液的现状必须改变。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空巢家庭”特别普遍,工业企业特别是生产中成药的品牌企业应围绕农村的常见病、慢性病、地方病等疾病谱及主要目标患者,开发适应其体征的儿童用药、老年用药等,逐步加大其在农村第三终端的用药比重和金额,从而挤压和取代滥用抗生素。
4、农村第三终端的医务人员和药学服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希望有实力的工商企业,能够在卖药的同时,切实推出一些有助于提高第三终端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临床诊疗和药学服务水平的措施和方案,不仅仅做产品的营销,更要举办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各项公益性活动,为政府分担责任,为百姓健康着想。
5、农村村卫生室的状况亟待改进,乡村医师应该得到更为规范的培训教育。政府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和引导,同时工商企业也不能仅仅把他们视为卖药的终端
(责任编辑:黎颖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