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医改前景虽然仍无定论,但美国社会的黏合力将摧毁社会分裂的欲念。
围绕医改问题的争论已占据美国报章头条多日,在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仅党派分野鲜明,两派民意也几乎势均力敌。然而医改立法结束后对立两派的斗争并未停止,共和党人誓言要在中期选举中打败对手并重新立法,一些民主党议员甚至受到死亡威胁。一时间,美国社会将因医改争端而分裂的传言甚嚣尘上。
美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弊端和阻碍改革势力之强大早已人所共知。此前多届政府都为医疗改革殚精竭虑但均无功而返。奥巴马之所以敢碰老虎屁股,想来一是因其来自相对贫困的少数族裔,深知无医保之苦;二是期待用少数人的损失来换取多数人的收益,以此来保证选票数量;三是在个人神话暗淡之后寻找新的形象亮点。
细细想来,奥巴马的安然并非无据可循。从价值观上来说,美国人对大政府最敏感,但他们又是实用主义的典范,喜欢在骂政府的同时要求政府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在危机时期。医改可以说是搭上了金融危机的顺风车,更多的人看不起病,政府就重要了。再说,仅推动医改也不意味着大政府的出现,奥巴马政府之职能较之罗斯福时期还差得远,而美国的政治体制也是限制大政府的根本保障。
美国人虽然有厌税情绪,要知道奥巴马医改计划中的大部分费用来自于对现有医保体系的节约挖潜,增税主要面向富人,普通人受到的影响有限。从长远来说,医改有助于降低财政赤字,那时就可以减税了。
再次,医改反对者的立场并非不可调和。奥巴马的医改计划主要遭到保险公司、制药商、医疗机构和老人协会的反对。但全美新增几千万投保者也将为保险和医疗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富裕阶层和老人所担心的大量穷人涌入医疗服务市场导致其可享受服务质量的降低,也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资源重配来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利益再分配的幅度并不大。
法案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其实施情况及民众的反应。新医改方案在实施初始难免会遇到激进情绪,但反对者随后会发现除了涉及扩大投保面外,医改中还包含很多有益内容,如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等,这时大多数民众都是受益者。因此当激情降温以后,反对者或许会不再狂热,而现在慷慨激昂的共和党议员终归还要以选民的取舍来确定自己的态度,所以医改的影响不再如想象中大。
美国历史上曾多次经历协调政府与市场作用地位的艰难考验,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导致真正的社会分裂。眼前医改前景虽然仍无定论,但美国社会的黏合力将摧毁社会分裂的欲念。
刘卫东(学者)
(实习编辑:马丽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