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杀害医生,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发两起血案。凶手在刺杀了肿瘤中心一名医生之后逃匿,次日又将一名护士刺成重伤。据了解,凶手周某系因宿怨杀人,其父13年前患原发性肝癌,曾在该院就医,不久后去世。周某将其父去世原因归结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最终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
近年来,医生被害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记得去年6月,全国先后发生了5起“血溅白衣”事件,媒体称为医生的“黑色六月”。一年之后,类似血案再次发生。这些事件看似偶然,却又隐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值得深刻反思。
医生被患者杀害,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作为“生命的保护神”,如果医生连自身安全也无法保障,又怎能给患者以安全呢?
医生是救人的职业,医患关系本应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但是,中国的医患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有医患双方的原因,也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以及更深层的经济社会原因。
从患者来看,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认识不够,是导致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认为,看病就是“消费”,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医生就是“图财害命”。事实上,现代医学远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阶段,这是由生命的复杂性决定的。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医学上更多的是缓解而非治愈,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医学的局限性。即便是对于某些常见病,治疗上也有无效概率。因此,一位西方医学家说:“医学是一种可能性的科学。”医生只能告诉病人成功的概率,而不能保证绝对成功。然而,一些重症患者在家庭花费了巨额费用之后,往往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结果,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这属于对医学的误解。
从医生来看,缺乏人文精神、忽视沟通解释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一位美国医生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对医学的精辟概括。当今,很多医生过分关注技术,把医学的目标仅仅视为“治愈”,而忘记了“帮助”和“安慰”。个别医生态度生硬、冷漠、傲慢,不愿和患者多说一句话。他们认为,只要在治疗上做了最佳选择,技术上做了最好发挥,就算问心无愧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解释,更没有义务解决心理问题。结果,医学越发达,医生越冷酷。其实,人都是感情动物,尤其是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心灵格外脆弱敏感。医生的一句解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真正具备人文修养、善于换位思考的医生还不多。据统计,在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医患交流不畅造成的。而纠纷发生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不屑交流、不善交流的医生,或在手术签字时只会说“丑话”的医生。事实上,医疗技术绝不能解决全部健康问题,人文关怀也是医学的重要部分。因为技术是有局限的,而爱是无疆界的。
从长远来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仅靠医患双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制度。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很重,“一场大病,拖垮全家”的现象十分普遍,看病难、看病贵呼声日益强烈。而医院作为直接面向百姓的窗口行业,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喷发的“火山口”。尤其是医护人员身处“前沿阵地”,往往代“体制”受过,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早日实现“病者有其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医患关系的坚冰才能化作春水。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责任编辑:岑颖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心脏外科每一台手术都是要么生要么死,主动脉手术又是心脏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的,风险也是最大的。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狭窄等。在主动脉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疾病叫主动脉夹层,甚至被称为“夺命高手”。面对如此急症,生死关头选择手术抑或保守治疗呢?39健康网请武警广州总队医院心外科陈海生主任为大家解答。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