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CPI十年新高——药价涨不涨?

2007-10-20 14:21:00中国卫生产业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没有人会否认2008年全中国人的共同话题是“奥运”,但2007年,奥运会的前夕,能够成为挂在老百姓嘴边的话题大概就是“物价上涨”。这个更接近百姓生活的话题是否会越演越烈,人们都在观望。

  进入2006年11月,我国粮价再次出现突然上涨,涨幅由2006年10月的3.7%,迅速扩大到2007年1月份的6.9%。在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加强调控后,粮价自今年2月份开始回落。但紧接着,猪肉价格上涨接过了粮价上涨的接力棒。“五一”长假后,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开始飙升。猪肉价格的上涨不仅带动了其他肉类价格上涨,还带动了鲜蛋、油脂等相关食品价格的上涨。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看作是食品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在医药制造业的四个子行业中——化学制剂药、中成药、生物制药和原料药,能与农副产品擦上边的大概只有部分原料药了,比如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类产品。

CPI十年新高——药价涨不涨?

 

  擦边球——原料药

  今年上半年呈现价格上涨趋势的原料药主要集中在维生素、抗生素、有机酸和植物提取物、氨基酸、解热镇痛类等大宗原料药。原料药中的确有一部分药品价格上涨明显,比如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从2007年1月的7.5美元/BOU,涨至8月初的20.5美元/BOU;VC价格也由3.9美元/ kg涨至11.4美元/ kg。

  然而,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在第七届上海CphI展会上的演讲中提到,在健康网监测到的100多种原料药中,真正实现涨价的并不多,除了一些抗生素和维生素搭上了此轮物价上涨的顺风车,其他原料药几乎都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根据吴惠芳的分析,近一年来原料药整体涨价幅度不大,相对稳定的品种有:氨基酸类中的赖氨酸和谷氨酸;抗生素中的链霉素、伊维素和阿维素;解热镇痛类中的扑热息痛、安乃近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上游原料价格相对稳定,扑热息痛、安乃近等的上游化工原料药的价格并没有像青霉素工业盐的上游原料玉米那样价格上涨明显;二是作为原料药的老品种,供求关系在近几年内都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一直比较稳定,其价格上升缺乏动力,基本上能维持现状。

  另外,她还指出,本轮大宗化学原料药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行业内重要企业限产提价及《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实行等综合因素推动。生产成本提高只是多种因素之一,仅仅说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原料药价格上涨似乎颇为片面。原料药况且如此,其他药品也不是如此简单。
事实上,稍微了解医药行业的人都会知道,药品行业具有的独特“生态”。发改委的检测报告也分析称,尽管受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成本和费用有所增加,但一方面药品价格存在虚高成分,行业低效环节仍有挖潜能力,对一定范围内的成本费用上升尚可自行消化;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生产力过剩,生产、销售领域竞争激烈以及招投标、差比价等政策因素,使实际零售价上调空间有限,因而形成了近期整体价格的平稳局势。

  CPI与药价的关联

  尽管药价目前与大环境背道而驰,但人民大学医药行业EMBA李从选认为,上游价格上涨带动下游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扬,滞后期一般在6-12个月。也有很多药品想搭便车,借借物价上涨的契机提高价格,这么做可行吗?是明智之举吗?记者采访调查了数位业内人士的说法。

   药店——大环境下的内部消化

  北京好得快大药房总裁助理张捷认为,药价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仍无法上涨主要是受政府定价策略和市场两方面的影响。他说:“物价上涨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市场行为,主要是对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产品产生作用,目前药价并没有完全放开,因此受这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国家对不少药品从出厂价到零售价都有一定的限制,使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自主调整价格上有一定限制。另一方面,药价的升降还受到当地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策略的影响,主要的竞争对手都在拼价格,你不拼就会被消费者抛弃,特别是定位于平价的大药房,平价口碑必须保持下去。”

  很多药房负责人也表示,即便有供应商提价,只要不“倒挂”,他们都会尽量维持价格不变,让利消费者,或是向厂家要求用赠品补偿消费者。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的,药店则会选择同类品种中没涨价的产品以保证药价的稳定。
张捷还表示,药店在药价的制定上有很大程度会受到供应商的制约,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产品的供货价并没有较大调整,可见物价上涨的压力在供应商内部已消化掉了。物价上涨的确给企业在成本方面带来一定压力,但维持药价稳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也应尽力内部调整化解这些压力。

CPI十年新高——药价涨不涨?


图说:药业的独特生态决定了药价背后的复杂性

  药企——物价暴涨还打价格战实属不智

  尽管药品的开放程度相对有限,但是市场竞争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部分,价格下降与上涨的背后是市场份额的上升与下降。药品由于其销售特性局定,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极其脆弱,并且我国药厂十分庞杂而多元,在这样的蓝海里,涨与不涨,对药企来说也许是一个问题。

  南京永珞咨询服务行高级经济师詹永珞认为,从生产的过程而言,不可能是原材料一变动,无论你将要生产的还是已经生产出来的货物都会跟着生产成本上涨。这里面应该有一个生产调节的过程,做过生产的都知道,原料从采购到生产出成品,一般的药品都会在半个月以上,这样不管原因迅速上涨实际上是追求利润的需求,不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

  另外,从销售的过程而言,无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的速度多快,但市场上总会有一大批货物存于各级客户的仓库之中,这一类的货物的生产成本是根本没有受到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对于一部分厂家而言或者代理商而言,并不是只要我们涨价,市场上同类的所有的竞品都会跟着涨价,这是不可能的,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不是全部而言。在这个时机,谁先涨价,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各级客户眼中攻击的对象,枪打出头鸟在竞争之中绝对是真理。

  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牛正乾也表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只要在药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才会引起药价上涨。比如人血白蛋白,由于血浆供应的日益紧张,人血白蛋白生产量相对比较小,而市场需求却与日俱增,引起人们疯狂抢购甚至寻找其他途径购买,这样价格就会上涨。而大部分药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是价格机制是失灵的,尤其在医疗机构中,药品价格机制根本没有作用。

  行业——非典型性上涨未必行得通

  在市场机制引起的涨价外,也有很多人为的“物以涨为涨”的恶意涨价行为,比如“报复性涨价”、“惩罚性涨价”、“垄断性涨价”、“攀比性涨价”、“调控性涨价”等涨价现象,这种“非典型”的涨价是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行业打着“行业协会”的旗号,统一步伐,合谋搭涨价顺风车(牛奶、燃油、水、电、气、方便面等行业),其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物以稀为贵”的自然涨价规律。前阵子炒得热闹的方便面涨价则是由行业协会进行的“垄断性涨价”,不但引发了百姓的批评谴责,也激怒了国家对恶意涨价行为进行拒绝和阻击。最后,不得不站出来进行道歉。

  在医药行业也不乏有“联手涨价”的历史,远得不说就说年初的VC涨价。对于此轮涨价的成因,业内有所共识:由于2006年VC价格已经接近或低于成本价格,所以国内几大VC生产巨头采取限产保价的策略,减产行为改变了短期内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造成价格上涨。

  国内几大VC巨头已经占据了国际VC的半壁江山,如果几大巨头真正联手,完全可以组成“寡头联盟”,可以延伸VC议价的能力,再不济至少可以保证稳定合理的利润空间。但对于此次几大巨头搭车,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并不乐观。原因一方面出于国际市场上反垄断诉讼的威胁,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息止的内讧状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四大家族的人士说:“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环保压力小、人员费用低,所以成本可以压得很低,面对有利可图的市场订单,很难说不会马上复产。即使是四大家族中,希望维持某种默契,仅靠诚信是难以保证的。价格下跌时,默契容易遵守;而价格上升时,诚信就难以保证了。”

  在整个医药行业经营环境恶劣,政策竞争双重压力的复杂局面下,在企图进行行业性的价格上涨之前,似乎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你我的健康焦点 请关注39新闻频道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