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尚多 操作层面仍感迷茫
资金投入的问题让湛江和韶关试点陷入困境。但是,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试点是不是就能畅行无阻呢?
3个试点城市中,深圳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被寄予厚望。此前曾有报道称,深圳市将由财政拿出5亿多元,补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亏损。
“这笔钱深圳不是拿不出来,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可取。”深圳市卫生局局长江捍平说。
据悉,早在2007年,深圳市卫生局就曾宣布将采取5项措施严控医疗费用,其中一项就是准备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据深圳市卫生局统计,取消药品加成以后,政府给予卫生部门的补贴,仅市、区两级就需要拿出4亿元补偿差价,这不是个小数字。深圳市卫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只要掏钱就可以了,低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后来,这项工作不了了之。
在广东,除了3个试点城市之外,其他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也在关注这项试点。
珠三角地区某县级行政区的一位卫生局局长告诉记者,当初物价部门也曾考虑在当地进行取消药品加成的试点,但最终没有付诸实施。究其原因,就是政府担心花了钱,老百姓却感受不到改革的效果。
“药品零加成能不能切断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与卖药的关系?能不能减轻群众就医的负担?现在还很难说。医院虽然没有了15%的药品加成,但如果全部由财政补的话,医院药开得多,就可以让财政补得多,政府补贴用的还是老百姓的钱。这不还是换汤不换药?”这位基层卫生局局长毫不掩饰自己的顾虑,“更为关键的是,处方权在医生手上,即使有足够的财力使得药品零差率政策在三甲医院顺利实施,能够切断医院与药品的利益关系,也难以切断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系。”
广东省一位长期在医药采购中心工作的专家表示,药品零差率不能根本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众所周知,医药代表是有公关费的,他们的公关费用在了哪里?这些费用或多或少加在一起,再加上医药代理商的代理费用,最后全部在医院药品价格上找回来。因此,即使取消15%的药品加成,药价还是虚高。
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影响着基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取消药品加成的信心。即使是在年内便会实施“取消药价加成”的深圳,江捍平也希望“媒体对此不要过于关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