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以“把握机遇,共建成长型医药企业科学发展平台”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成长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宋北杉,全国人大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德陇,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齐谋 甲,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国务院参事、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会长张鹤镛,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卫华诚等政府机构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全国各地成长型医药企业家,共计600多人出席了为期3天的论坛。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就“医药产销形式与基本药物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就“药物创新之路”、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制度处处长谢晓余就“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美国FDA Dr.Marc J. Scheineson就“奥巴马医疗政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等业内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演讲。
小巨人的三级跳
经过4年的沉淀,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在不断发展中壮大。第四届论坛除了数百家高速发展的中型企业之外,上海医药集团、承德颈复康、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株洲千金药业、桂林三金药业等大型药企也纷纷加入这一组织。任德权认为,如果把年度药交会看作是行业盛会的巨擘,“成长论坛就是越来越抢眼的小巨人,其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在2006年医药产业最为艰难的低谷之中,成长论坛在西子湖畔问世。当时,历经了GMP、GSP认证,身处药品最高零售价降价、限价等多道关口,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广告管理办法》相继实施,产业环境得到规范,而企业面临着更多考验。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何在?国家指导政策将如何转变……种种问题困扰着成长型企业。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忠良、广东阳江制药厂董事长刘铁球、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国萌发了建立一个新平台的想法:“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那就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吧!”
起步伊始,成长论坛定位为“沟通、合作、发展、共赢”的公益组织。4年来,其“开放、包容”的特性不变,并陆续构建了包括顾问体系、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传播体系在内的架构,制定了会议制度,出版了《成长》杂志,建立了成长网。规范、务实的运作,为2008年第三届成长论坛吸引了全国800余家企业,完成了数量级的突破。2009年,在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指导下,成长论坛成立了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连锁药店三个专业委员会。同时,复星集团等大型企业、尼美克制药等外企和国外同行的加入,让成长论坛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4年来,成长论坛完成了三级跳跃,在全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刘忠良认为,将成长论坛纳入全国工商联,为今后更高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刘忠良介绍,目前成长论坛的会员遍布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种会员布局更具产业代表性,加强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互补性和依存关系,必将衍生出巨大的商业机会”。记者了解到,年度论坛除了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活动之外,还积极促进企业、机构和专家之间的合作往来,并支持北京大学中国医药总裁管理学博士班。
“其实,论坛本身也在联合。”于明德认为,成长论坛的定位“恰逢其时”。从宏观上讲,它向政府传递更多中小企业成长的诉求,成为政府的帮手,起到协调和组织作用,促使和引导医药企业创造健康和谐的氛围;从微观上讲,它能引导会员正确解析当前的医药政策,并在会员企业之间派生出更多的商业机遇。
隐形冠军在发力
4年来,伴随成长论坛,会员企业也在飞速发展。论坛主席、广东阳江制药厂董事长刘铁球表示:“成长会员有很多隐形冠军,亟待发力。” 深圳市朗欧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江苏飞马药业有限公司、成都第一药业集团、北京创意行通有限公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论坛会员如哈尔滨蒲公英药业、广东八达制药、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厂等会员企业,每年都能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部分企业销售额增长率甚至超过了50%。刘忠良本人透露,得益于成长论坛的商务平台,目前维康产品在各终端全线热销,7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仓库仍是零库存。
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论坛已经催生了2个联盟,江苏药店联盟和齐鲁医药商业联盟。飞马药业总经理康汝祥认为,在区域内中上游的企业,面临区域龙头和外来企业的双重压力,亟待提升规模和品质,“通过聚合,增加话语权,增加资讯和资源”。在康汝祥看来,面临同样的困惑,规模和愿景的一致,使得中小企业更容易达成实质性合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