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美国处方药管理和医疗信息公司Medco在2008年的药品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未来3年将有240亿美元的药品失去专利保护,给仿制药企业带来极好的发展良机。
过去几年,品牌药厂业绩成长缓慢,仿制药厂却凯歌高奏,不仅每年推出多个仿制药前仆后继地挑战重磅药专利,还比以往更大胆地PK品牌药厂,甚至品牌药专利未到期就提前推出仿制药。这种进攻性的仿制药攻略极易抢得市场先机,精心算计者亦有诉讼胜算。
有关资料显示,仿制药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去年仿制药销售额达到750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增至120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将由现在占65%的处方量增加到70%。目前,药品选择的决定权正逐渐转向支付者和消费者,价格控制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全球化、市场化和监管标准化统一将会更为重视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这一切将有利于超大型仿制药企业的经营和拓展工作。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品牌药厂似乎也对仿制药业务动了心,众多品牌药厂投资并购进军仿制药领域,但也有少部分品牌药厂与仿制药“势不两立”。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仿制药厂却对自主创新药动了心,意欲通过研发创新提升价值链。
授权仿制搞分化
不“同流合污”GSK和罗氏
有分析师指出仿制药厂利润太薄,大药厂可能看不上,加上品牌药和仿制药完全是不同的业务范畴,经营上很难混为一体。
葛兰素史克(GSK)新上任的CEOAndrewWitty最近告诉媒体,GSK的多元化策略主要体现在疫苗销售、OTC产品扩展和新兴市场开拓方面,无意介入仿制药领域。“仿制药与创新药在制药界是完全不同的生意,前者不仅要依靠低成本的生产制造,还要强势地(带有进攻性)挑战他人专利。只有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仿制药厂家才有较高利润,这个领域非常艰难而且竞争性强,我们有更好的方式创造价值。”
按现在的统计概率计算,赢得仿制药180天独家专卖权的几率为1/4(过去至少为1/2),因为品牌药厂对付专利挑战越来越有经验,司法天平也似乎倒向了品牌药厂这一边。
GSK的立场并不孤立,罗氏药厂CEO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罗氏历来注重创新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无意在仿制药方面实施多元化策略,仍将继续关注创新药和医学诊断领域。
多年来,品牌药厂对仿制药厂的强硬态度基本没有改变。只是近几年来,除了强势阻击仿制药之外,还以授权仿制药或私下协议的方式,软硬兼施,达成延迟仿制药上市的协议。美国联邦政府贸易委员会2007年的研究报道显示,品牌药厂与仿制药厂已从原来的公开对抗进入妥协合作阶段。品牌药厂通过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与仿制药庭外和解,推迟仿制药上市。在2007年9月以前的12个月内,品牌药厂与仿制药厂达成的33项交易中就有14项(42%)属于这种情形。
大药厂通常利用新制剂、防守型价格调整、反击促销、开发新适应症、专利官司、授权仿制药、开展儿童处方临床试验(专利过期后可以得到额外的180天行政保护)、OTC转换等手段,并通过游说国会和政府立法从严专利保护、动员百姓请愿等多种方式阻止仿制药上市及其市场拓展。
其中,授权仿制药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做法,主要用于对抗首家推出仿制药的公司。据了解,自2003年以后,品牌药厂实施的105个授权仿制药交易有70%与仿制药企业合作。
抢购仿制药厂
愿与狼共舞赛诺菲-安万特
更多品牌药专利过期,新产品线跟不上,业绩成长有困难;仿制药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挑战专利和对抗授权仿制药越来越难。
双方都面临很大压力,需要谋求一定的整合与协作。
7月11日,赛诺菲-安万特宣布将以19.2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捷克仿制药公司Zentiva75%的股份,这是继赛诺菲-安万特2年前以4.8亿英镑收购Zentiva约25%的股份基础上提出的全面收购,触发此次收购的动因除了希望拓展公司在仿制药和东欧市场的业务以外,还在于捷克PPF金融集团2个月前提出全面收购Zentiva药厂。PPF公司已持有Zentiva公司20%的股权,其收购报价比赛诺菲-安万特低10%以上,在得悉赛诺菲-安万特的报价后,该公司表示会考虑抬高收购价。
与此同时,仿制药厂之间的并购整合也未降温。据以色列《环球报》报道,以色列仿制药巨头Teva也正与BarrLabs恰谈收购事宜,借机涉足口服避孕药市场,同时巩固以色列在中欧和东欧等地的市场份额。
并购使得仿制药行业逐渐从“小而杂”进入“大而全”时代,全球前五家仿制药企业将占有60%~70%的仿制药业务,规模效应的优势逐渐显现。进入2008年,仿制药企业的并购将达到新高潮,目前已发生的几宗交易涉及金额均超过三四十亿美元。业内人士估计,从2005年到今年底,仿制药行业的并购交易额累计达400多亿美元。
行业整合仍在继续,尤其是兰伯西被日本药厂控股后,印度其他药厂被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如瑞迪博士(DrReddysLaboratories)、Cipla和Wockhardt。美国仿制药公司Mylan和BarrLab在过去几年里实施了不少并购和全球扩张行为,很可能成为大药厂收购的对象;以美国市场为主的仿制药公司Watson药业有可能成为国外药厂收购的对象,但收购价格不会便宜。
此外,生物仿制药的前景也被看好,不少企业已通过并购提前布局。在这一方面,欧洲走在了美国的前面,美国目前正讨论相关立法,预计一两年后将会大开绿灯。目前,品牌药厂和仿制药厂都在摩拳擦掌积极行动,山德士的人生长激素就已经在欧洲和北美上市。在这些厂家看来,可以开发的生物仿制药大都是重磅药物,技术门槛高,谁先进入市场谁就能占据丰厚的利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