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制药因用苹果皮制造假板蓝根,被药监局停产,已成为目前制药行业的“热门事件”,部分网友评论说,“这不仅是蜀中制药上演得一场悲剧,同时也是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发生的一场悲剧。”在人们感慨与气愤蜀中制药不负责任的同时,蜀中制药停产事件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疑问,我国的基本药物招标制度是否完善?中成药生产监管是否严格?中药制假只是中药企业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
基药低价招标与高生产成本是中成药生产企业最大矛盾
其实在三月份两会期间,就有许多医药界代表提出了类似“基药招标价格低,中药材涨价导致生产成本高,中成药企业生产压力过大”等问题。自三月份以来,中药价格上涨已经进入第四轮涨价高峰,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监测显示,在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今年四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升价品种就有399个,占总量约74%。五月份17种主要中药材中,川芎、丹参、当归、党参、冬虫夏草、等11种药材价格同比上升。
“唯低价论”是目前基药招标的策略,所以参加基药招标的中成药企业,不能通过药品涨价的方式转嫁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部分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或者多品种药品分摊成本压力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而中小型中成药生产企业没有大型药企的资金优势,只能通过囤积中药材、减少产量等方式维持企业不亏损的现状。还有部分中小型企业通过中药提取物、化学产品、劣质中药材或假冒药材制造假药、伪药的方式,牟取利益。
2010年8月30日公布的一批中标结果中,蜀中制药10g×20规格的板蓝根颗粒中标价为2.35元,而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该规格为10.8元。“价格虚低比价格虚高更危险。某品种安徽中标价是1.25元,山东中标价1.22元。而光原料价格就高达每瓶1.1元,中标企业必然亏损。除了拿别的品种利润补贴这一品种的亏损,那就只有造假。”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在两会期间强调,应当对部分基本药物药价虚低保持警惕。
药典标准对产品质量的检查的局限性
目前中成药企业不仅存在基药低价格招标与高生产成本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生产不规范、用劣质中药材甚至是化学提取物生产、中药产品质量检查具有局限性等方面的问题。
在蜀中制药停产事件之前,制药行业业界也有关于蜀中用料不规范等问题的传闻。国家发改委也曾在2010年11月19日派社会发展司医改二处副处长李瑶光、王谈凌等组成调查组,针对蜀中药业的阿莫西林胶囊、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片等几个大宗品种进行深入调查。在考察结束后,发改委调查组全面肯定了蜀中的质量管理水平,认为“蜀中药品质量内控标准依据法定标准制定,检查项控制指标较法定标准均有所提高”。
为何只差几个月的时间,蜀中制药就被检查中用苹果皮作原料,制造板蓝根的问题呢?根据国家药典检测,在板蓝根的成分检测中只有检测氨基酸一项,而且只定性不定量。板蓝根中本身就自带亮基酸和精基酸,只要成分检测中检测到氨基酸,就等于合格。然而,很多包括苹果皮在内的很多植物都带有氨基酸,也就是说用苹果皮假冒板蓝根作为原材料生产“板蓝根颗粒”,同样能顺利通过检测,成为“合格”的假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