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刊载的新闻:《未见召回蜀中制药或被部分零售商抛弃》中,作者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以常见的藿香正气水为例,其产品的检测标准为厚朴、陈皮的含量测定。严格按照GMP生产,投料有厚朴、陈皮、苍术等10种原料,按照药典标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直接的原料成本就有0.19元/支;而按照检测标准生产的藿香正气水,凡是无药典标准含量测定项的可以使用劣质药材,甚至直接使用非药用替代物质进行生产,其投料可能只有厚朴、陈皮等几种,原料成本可能还不到0.1元/支。10支/盒的藿香正气水在安徽的中标价1元钱,严格按照GMP生产的企业严重亏损,而采用后一种针对检测标准生产的企业则可能还会有盈利。”
笔者从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国内的确有这样的企业,钻监管的“空子”;更有甚者,通过将化学提取物原料中,进行“合格”中成药的生产。“这和牛奶的检测出三聚氰胺的意思差不多”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奶制品检测主要针对奶制品中的蛋白、脂肪等物质进行检测,而对于添加剂方面的检测较少。”
冰山一角,蜀中制药事件的反思
此次蜀中制药停产事件,在制药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药监局网站于5月6日发布了一条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基本药物生产和质量监督检查。其中明确提到,要对“原辅材料的采购、入库、投料、中间产品制备情况”等严格检查。而据相关媒体报道,已经查出多家问题企业,“蜀中制药只是中成药方面的问题,另有企业的西药生产线也已停产整顿。”
在笔者看来,目前制药行业面临的问题不单是“药企偷工减料”,这只是整个制药行业链中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药品监管法规的制定、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药企的社会道德与社会责任、基本药物招标的考核指标等等方面,都是组成这个“问题冰山”的一部分。如果建立符合实际并且非常严谨的监管制度与基药招标指标、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药品生产企业自身做好质量,像蜀中制药用苹果皮制作板蓝根药品的这类问题根本不会出现。制药行业在药品生产监管、企业成长等许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也希望中国的中成药企业发展得更加完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百姓用药提供更好的医药保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姚青 实习编辑:伍泳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