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正式亮相,三年时光已然消逝,新医改迎来了初步总结的时机。
如果把医改各方简单分为供方和需方,则可见立足于需方的全民医保正在稳步推进,而立足于供方的公立医院改革等仍在深水区艰难寻找可行的航线,但是两者的改革进程却无法割裂,需方改革的顺利推进,亦能倒逼供方改革前行。
全民医保是亮点
全民医保,其本质是让群众看病有了“兜底网”,保障了群众能够获得合理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把全民医保作为公共产品向城乡居民提供,其难度可想而知。
按照医保对象的属性划分,全民医保总共包含三个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职工医疗保险。
其中,成效显著的当属新农合。最新的数据显示,2012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为每人240元,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300元左右,是2003年新农合开始试点时的10倍。到2015年,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将达到每人每年360元,将逐步实现八亿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新农合推行顺利的原因,是因为从无到有,没有受到部门利益牵制,改革阻力较小。全民医保的另外两项内容亦有重大进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0%左右。
来自官方的文件用一句话对全民医保成就做了精确总结:中国政府启动3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最短的时间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从医疗卫生服务博弈机制的维度来看,全民医保其实是补需方,在此问题上,医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有所呼应。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医保也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而且是更主要的投入方式。
补需方方式下,政府直接拨款给医院,让医院免费或低收费向老百姓提供服务,这是前苏联卫生体系和英国的国民健保体系采用的模式,但国际上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是欧洲大陆发端的卫生筹资模式,即政府财政或政府通过立法组织社会资源投向需方,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而这些资金最后也都流向了医院,实际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转移支付”。
目前,中国政府对于公立医院的资金支持的大盘子中,直接拨款大约占到10%左右,大头来自医保支付。
在补需方达成一致后,具体到医保的管辖权问题上,各方仍有争议。
目前,城镇居民保险和城镇职工保险的管理权限归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农合归属卫生部管辖。不过,陈竺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强调,多数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可通过管理医保而有效管控医院行为,当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筹资模式一定程度也借鉴了这条路径。
对此问题,一位来自人保部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外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医保的前提是,卫生系统不再主管主办医院,在目前公立医院管办并未真正分开的前提下,“一手托两家并非较优选择”。等管办真正分开之后,陈竺的提议才有落实的必要以及可能,目前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正在逐步推进,但真正落实还需时日。
上述人士还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新农合也有可能移交人保部管理,在广东省,新农合的管理已经移交人保部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王保安表示,国家财政为投入6800多亿支持建成了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王保安说,医改四年国家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通过政策创新和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了医改的顺利实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