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究提供的治疗方案
为了应对出现类似大卫移植得到休眠病毒的情况,有人提出用基因疗法治疗SCID,即用一种无害的病毒作为载体,把一段健康的基因注入体内,让这段基因承担起缺陷基因的工作。
NEJM这次刊登的研究采用的就是这种设计思路。
而所谓的“HIV治疗泡泡男孩”中的HIV也在这里登场,因为这项研究中使用的载体CL20-i4-EF1α-Hγc-OPT的慢病毒主干是HIV-1,如下图所示——
实际上,早期的所有慢病毒载体都是HIV-1或HIV-2,相当于一个容器而已,但不能说容器治疗了这个疾病。因此并不能理解为HIV病毒治好了SCID-X1。
治疗“泡泡男孩”的,是载体中的搭载的DNA。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认为,针对IL2RG基因异常的SCID-X1亚型,可考虑通过慢病毒载体将IL2RG互补DNA转移至骨髓干细胞,并同期给予小剂量、靶向白消安治疗,以调节B细胞功能,恢复体液免疫。
在过往研究中,仅给予慢病毒基因疗法仅能够重建T细胞免疫,但对骨髓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改善作用有限。
该研究将慢病毒基因治疗联合低剂量白消安应用于8名SCID-X1患儿的临床治疗。
由于重组不良,1号患儿于首次治疗后12个月接受增强基因治疗(停用白消安);末次随访时,2号、3号、4号、6号患儿已停止免疫球蛋白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为16.4个月,结果显示,7名患儿治疗后3~4个月CD3+、CD4+、幼稚CD4+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均趋于正常。载体插入位点分析示,多克隆模式均无克隆优势,意味着患儿继发白血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其余1名患儿最初T细胞计数不足,但在停用白消安后,其T细胞计数逐渐升高。
患儿治疗后3个月内外周血T细胞(CD3+)、B细胞(CD19+)、NK细胞(CD3-CD56+)及骨髓样细胞(CD14+/ CD15+)均明显上升(图4.A~图4.D),图4.E展示了骨髓细胞中载体标记的变化趋势
患儿基因治疗后获得有效免疫重建(图5.A、图5.B、图5.D中虚线为治疗方案中定义的T细胞计数;图5.G中虚线为正常范围下限)
同时,所有患儿的感染均完全消失,7名患儿的IgM水平趋于正常,4名患儿停止注射免疫球蛋白。
“这些接种疫苗的患者目前都是幼儿,这种疗法可以使他们拥有免疫系统来制造足够的免疫细胞,以便他们在探索世界和过上正常的生活时免受感染。这在SCID-X1患者中尚属首次。”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骨髓移植和细胞治疗部医学博士Ewelina Mamcarz指出。
这一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有助于促使SCID-X1患儿NK细胞计数正常化,能够在达到改善T细胞、B细胞功能的同时,降低继发白血病风险。
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为其他类型SCID(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腺苷脱氨酶缺陷症)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