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支出呈现三大增长点
对未来在健康上的投入打算,人们也是各有己见。例如,有人打算加强体育锻炼,有人为防大病专门存下一笔钱,也有人打算学会放松,定期去做保健按摩……在这其中,三大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
一是购买健康保险,这在诸多选项中占到了24.95%。“人们购买健康保险,说明已经开始为健康做更加长远的计划和投入。”华中科技大学医保研究中心教授赵金辉表示,保险的主要功能是分担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就不用为过多的医疗费用担心。据统计,多种癌症的发病年龄已经从六七十岁下降到三四十岁,而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所以疾病随时可能发生,买保险是未雨绸缪,专家估计这一支出比例会不断增加。
二是养老,比例占到18.26%。老百姓之所以打算在养老方面多投入,与“老年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健康花销大”的调查结果相互呼应。陶立群说:“养老就像找板凳,要稳就必须准备多条腿的。首先,要靠稳一条腿,就是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险,虽然这一项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但至关重要。现在一些小公司违规不给工人上保险,这时员工一定要争取自己的权利,要知道,这是为将来做打算。另外,还要做多方面的准备,例如,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些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做一些基金、股票投资,增加积蓄,准备好经济基础。同时,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地老去。”
三是买保健品和健康杂志书籍,占13.2%。对于很多人把“健康保险”压在了保健品上的做法,钮文异认为,目前保健品市场的火热与之密切相关,但人们不能对保健品给予太多希望,现在国内保健品市场普遍存在宣传夸大的现象,在消费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对于健康杂志书籍,钮文异指出,获取健康知识至关重要,“卫生部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健康素养不足7%,主要缺少的就是健康常识,因此人们有必要多读健康杂志书籍,但现在有些书不太客观,读者要学会甄别。”
“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上就少花8.5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指出,最合理的健康投入方式,就是把钱花在预防上。调查中,尽管有97.29%的人都表示,“更愿意把钱花在预防上”,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却指出,“中国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可见,国人对健康的预防还是行动晚于意识。
黄建始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美国经过20年研究,发现90%的人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医药费降10%。“如果你愿意把钱花到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可以把很少的钱花到后期治疗上,这是很划算的。”因此,中国人预存健康,需要在行动上努力,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开始关注健康。
“实际上,花钱多少不是衡量健康的标准。”李明表示,健康投资是一个长期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运动和合理饮食,这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而且不需要花费很多钱,就能带来长远的好处。另外一方面,要将健康作为个人的财产来进行管理,合理地投入一些资金,比如购买健康保险以及人身保障服务。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张雯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艾灸是中医灸法其中一种方法。运用艾绒、艾炷或艾条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