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中西医专家汇聚一堂,就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科研、临床最新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论坛现场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禹震发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林谦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陆军做《关爱医师健康项目》介绍
本次学术会议包括心血管论坛与糖尿病论坛,在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林谦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邓娟致辞,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禹震发言,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陆军做《关爱医师健康项目》介绍。开幕式后,吴以岭院士、杨跃进教授、黄从新教授、浦介麟教授、刘蔚教授、张翼飞教授、仝小林教授、徐春教授等分别在心血管论坛、糖尿病论坛做学术交流。陈可冀院士、陈红教授、刘红旭教授、王立教授、吕肖峰教授出席并主持分论坛。
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邓娟致辞
邓娟秘书长在致辞时指出“以络病理论指导下通络代表性方药为载体,通过现代医学研究技术探讨临床难治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通络药物的作用机制,并借助循证医学方法客观的验证其临床疗效,从而佐证络病理论的科学价值。”
络病理论研究是近年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范,以吴以岭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近三千年络病防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先后两次承担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973研究项目。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初始干预目前高发的血管病变,阻断心脑血管发病事件链,在用中药消融斑块、稳定斑块,改善冠脉痉挛以及整合调节复杂性心律失常,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等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同时创新研究对于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脑中风、恶性肿瘤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开辟了心、脑、肾从微血管病变防治开始,进而阻断重大疾病发生的有效新途径,诞生的国家创新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均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显示出了络病理论创新的巨大临床价值。先后荣获国际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络病年会秉承“继承、创新、开放、融合”的办会宗旨,总结和回顾了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在临床实践中的新成果,展示络病理论创新引领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专家报告交流内容包括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等多个专题,全面展现和交流相关医疗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与新趋势。
心血管论坛
论坛主席:刘红旭
主持人:陈可冀,陈红,刘红旭
陈可冀院士主持心血管病论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红主持心血管病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刘红旭主持会议
吴以岭院士做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遵循中医自身学科规律,建立“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创新中医络病研究发展新模式,符合转化医学的思想。创建“络病证治”理论体系,结合主持承担的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系统构建了对血管性病变具有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提出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了人体作为复杂巨系统,血管病变作为复杂性疾病,在生理、病理、治疗及转归不同阶段的内在规律。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络病理论近年来最新的科研进展以及络病理论在指导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等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价值。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跃进教授做报告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跃进教授指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进入了心肌再灌注时代,而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难题。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下,长达十年的一系列通心络防治心肌无复流及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发现,内皮损伤是心肌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共同启动因素。因此,重视内皮细胞保护应为防治心肌无再流及再灌注损伤的核心。而通心络可有效减小心肌无复流和坏死面积,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有关。这为心梗介入后患者心功能的更好恢复带来的新的选择!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指出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有效率仅为30%~60%。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循证医学对AAD的评判要求,必须同时具备“遏制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降低总死亡率”这三个条件方为理想药物。现在抗心律失常性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有其局限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处于两难窘境,其原因在于离子流异常不是心律失常的唯一原因。
他还提出新的治疗理念:从抗律到调律;调心律快慢,调神经张力达到平衡,调离子流达到膜内外平衡,调心脏结构趋于正常。调律的终点:遏制心律失常,但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减少或不增加心律失常死亡率;减少或不增加总死亡率。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既能调节心脏多离子通道,又能调节窦房结功能、改善血供、抑制心室重构等。综合达到调律的作用,对于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北京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研究室主任刘蔚教授做报告
北京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研究室主任刘蔚教授在解读2014心衰治疗指南时指出,心力衰竭5年的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死亡率居高不下,心衰治疗刻不容缓。心衰药物治疗需“防治结合,重在预防,早期干预.,积极探索新的治疗药物”,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成果喜人,有望成为未来心衰治疗推荐第五位用药。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浦介麟教授做报告
全国心电生理知名专家、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浦介麟教授从离子通道与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方面系统介绍了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整合调节心律失常的特色优势,指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多离子通道阻滞和非离子通道调节作用,实现了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改善心肌微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神经重构功能均优于胺碘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