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消费者到餐馆就餐将剩余饭菜打包带走已成为习惯,那么打包餐盒质量和安全性究竟如何?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透露,近几年,我国每年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大约150亿个,而合格和不合格产品大约各占一半。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餐盒市场合格率较高,能达到70%以上。而不合格的产品主要包括,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发泡餐盒,使用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生产的劣质餐具,还有打着环保、降解字样的假冒餐盒。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发布禁令10年仍销售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因火灾隐患大、遇热易中毒、回收利用难、腐烂降解难和填埋焚烧难,被列为我国产业政策的淘汰类产品。”董金狮教授介绍说,1999年1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但时至今日,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仍有许多企业继续生产和销售,有些发泡产品中加入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掩盖杂质,还有些企业加入有毒色母料把发泡产品染成黄色。
上世纪80年代,使用聚苯乙烯制成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在火车上迅速普及。生产这种一次性餐盒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有50%以上的利润率,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资生产。近年来,我国已研制生产出聚丙烯类、淀粉类、双降解塑料类、纸浆模塑类、植物纤维类、纸板类以及复合材料等各种各样的快餐用具。但由于与发泡塑料餐具相比成本高出很多,受巨额利润驱动,很多企业还是愿意铤而走险生产发泡餐具。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和发泡剂。聚苯乙烯是苯乙烯的聚合物,在达到60摄氏度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游离状态的苯乙烯单体以及一些有害物质迁移出来,对人体形成伤害;发泡剂一般使用易燃气体如丁烷,易于引起火灾;另外,一些违反国家标准生产的外卖饭盒,盛装加热的食物时会产生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在发泡饭盒原料中使用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废塑料释放出的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损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蜂蜜新国标出台,如何识别假蜂蜜?10月20日起,蜂蜜新国标正式实施。蜂蜜新国标规定了蜂蜜的含义,故意在蜂蜜中添加葡萄糖浆、蔗糖等工业生产物质,却仍标以“蜂蜜”或者“蜜”的产品,将视为假蜂蜜。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