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三:一块抹布擦了箱子擦餐具
进车间前,张主任嘱咐记者,公司每天生产约7000套消毒餐具,难免有的有脏东西,装箱时要注意检查。记者问是不是包装袋内有脏东西就要重新清洗、消毒?张说:“如果是小灰尘,一掸就掉了,也不是不行。”
7个小时的装箱工作中,记者发现了五六个餐具包内有脏东西。一个玻璃杯上有道棕色的印儿,像茶渍。跟记者装箱的女孩捅破包装袋,用布把印儿擦掉了,顺手放到一个箱子里。粘着米粒的小碗、粘着茶叶的玻璃杯,她都这样处理了,并说不用重新清洗、消毒。果然,每攒满一箱子,就被其他工人搬走,直接装入包装袋了。装箱的女孩用刚才擦过餐具的布,来擦拭存有水或脏东西的盛餐具包的箱子,后来又去擦餐具。
场景四:工人说多数没办健康证
包装车间负责搬运的小伙子边擦汗边说,他干了半年了,但是没办健康证。据他所知,包装车间的十几个工人里,只有3人有健康证。“如果上边查,就说是临时工。”他说,干得时间长的都办了健康证。那个装箱的女孩只干了半个月就打算辞职了,也没办健康证。对此,张主任解释说,试用期间公司不给办健康证,试用期过后都要办,但并不是立刻给办,是分批的。人事处也表示,前一段时间刚办过一批,目前新招来的人没那么多,所以暂时不办。
而卫生监管部门认为,餐具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有健康证,这与是否试用人员或临时雇用人员无关。
【现状】已有消毒企业二十多家,相当一部分“有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有些企业的情况比总体来说比较规范的塞维尔公司严重得多。比如,操作间为开放式,除渣、清洗、擦干、包装均在一个车间,没有设置清洁区和非清洁区,没有防蝇、通风等设施。在5月份的突击检查中,市卫生监督部门就查处了4家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
据了解,石家庄市的餐具集中消毒是2007年开始运作的。今年2月份,全市统计的这类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卫生安全隐患。对此,新华区卫生监督所的段所长认为,目前对于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难度,整个市场都很混乱,亟须规范。
【原因】恶性竞争导致消毒环节偷工减料
省消协副秘书长孙常军认为,集中式餐具消毒具有节约成本、节约能源等优点,但有些企业缺乏卫生意识,而外部的监督机制又不健全,所以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现象。另外,企业受利益驱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工人责任意识不强等,也是导致这个市场混乱的原因。
新华区卫生监督所段所长认为,目前有关政策没有规定开办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必须得到卫生部门许可,所以导致良莠不齐。企业之间为了竞争,纷纷压低价格,致使在消毒环节上偷工减料,影响消毒餐具质量。因为没有许可,企业数量又多,所以非常不好管理。另外,这类企业利润较高,即便是因餐具检测不合格受到处罚,也不会对其造成多大影响。
【对策】进行行政许可,车间设立安全卫生监督员
段所长认为,要规范这个市场,首先应进行许可,必须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餐饮许可证才能开办这类企业。这个市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每个区保留一至两家大型企业,规模大、效果好,既能满足本区餐饮企业的要求,又便于主管部门进行监管。要达到这个状态,应经历一个“大吃小”的过程,让少数有实力的大企业吞并小企业,达到市场的有序发展。
孙常军认为,要加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卫生管理制度来操作,每个车间都应设立安全卫生监督员,专门督导卫生状况,对于出厂的产品也应及时抽检。从外部来说,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监测、监控机制,以避免监管流于形式。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林艳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