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标注为“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有多少是真正的环保品?从12月1日起,新国标《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正式实施,新标准没有强求一次性餐具必须可降解,但规定只有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等物质的一次性餐饮具,才能标注为“可降解餐具”。而记者走访本市部分超市、餐饮店发现,标注为“可降解”的假降解产品依然存在。
记者日前在乐购、家乐福等超市发现,其所售的和装熟食的塑料一次性餐具大多标明“可降解”。记者在凯旋路一家饭店买了份快餐,白色快餐盒外表与发泡塑料餐盒差别不大,只是盒盖上标注了“可降解”字样。店主对记者说,这种饭盒成本要比不可降解的高出20%。在娄山关路一家快餐厅,服务员用来打包的一次性饭盒是透明塑料制作的,店主表示这种饭盒“可降解”,而他们的货源是“有人上门推销”,但该店主拿不出发票和质量证明。在中山西路一家农贸市场,卖卤食的小贩用的是纸质餐盒,盒盖也标“可降解”。“其实饭盒带不带字,价格都差不多。”小贩说,来买菜的市民都觉得标“可降解”饭盒可靠,就迎合他们的需求,进货都选“可降解”的。
从大超市到小饭店,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偏爱“可降解”,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可降解”?记者注意到,新国标对“可降解”餐饮提出更为具体、量化的成分要求,如“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其淀粉含量不小于40%,“生物降解”的可降解餐饮具,生物分解率需达到60%等。但记者问起相关经营者,不少人都说不清具体成分,有的店主甚至不知有“新国标”颁布这回事。 在福山路一家熟食店,店主坦言所用的塑料盒都不是可降解的,成本为2角到5角不等。
“可降解并不等于易降解。”专家指出,很多降解产品宣称降解时间为3个月到6个月,这是在实验室标准环境下确定的,在自然环境下,降解产品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降解。
质监局有关人士说,这是经营者既想迎合顾客需求,又想节约成本,从而选择不规范渠道进货所致。此外,新国标实施不久,从生产企业的源头把关到消费市场的投放,还有一个逐渐退市过程。他表示,只要严格执行法规,那些假冒伪劣的“可降解”产品会逐步退出市场。
“不要一味相信‘可降解’标签。”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一些中小型饭店,尤其是路边摊、小吃店等,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标注依然比较混乱。市民应尽量到正规饭店购买,并认清QS、是否降解、成分原料等标识。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林艳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