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场镇某卫生用品企业负责人:“我们有包装车间。”
记者:“你们是正规的厂家吗?”
彭场镇某卫生用品企业负责人:“我们应该算正规的。”
记者:“能不能看一下车间吗?”
彭场镇某卫生用品企业负责人:“不能看,你们这样找不到一个正规厂家,这个做口罩说正规就正规,说不正规就不正规。”
尽管网络上很容易搜索到一次性口罩生产企业具备无菌生产车间的线索,但是记者在仙桃的附近乡镇走访的十天中,没有见到一家真正符合无菌生产车间标准的企业,而且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
郭河镇某加工厂:“仙桃哪里有无菌生产车间,找不到的,仙桃就没有。”
记者按照网上的宣传拨通了更多的厂家的电话,但是当记者提出要亲自去看一看生产车间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记者:“能去看一看吗?”
厂家:“不能。”
记者:“你们不是说你们有无菌生产车间吗?”
厂家:“没有的,那样写只是为了宣传。”
尽管记者不能断言仙桃生产口罩的企业没有无菌生产车间,但是,不少厂家对无菌车间的宣传存在夸张,有的实际情况甚至跟无菌生产的条件存在巨大差距。更重要的是,从一次性卫生用品国标标准来看,仙桃有很多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并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作为国内一次性口罩最大的生产地之一,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行业规范的确亟待加强。
半小时观察:
我在仙桃当地的媒体上搜索到一条六年前的旧闻,说的是2003年的时候,仙桃当地少数厂商受利益驱动,借预防非典之机大肆生产销售问题口罩,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仙桃市委、市政府对不法业主展开斩首行动,一次销毁了5万多只问题口罩,并表示要建立健全查处假冒伪劣的长效机制。可在我们今天报道的新闻里,又能看到不少和这条旧闻相似的地方。只不过时间从03年换成了09年,背景从非典换成了甲流。
同样的一幕时隔六年后再度上演,这样的结果让人遗憾,也让人疑惑。为什么当年轰轰烈烈的打假行动并没有根除生产伪劣口罩的利益链条?为什么当地政府承诺的打假长效机制迟迟没有发挥出实效?在看到疫情带来商机的时候,仙桃也应当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林艳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