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网站上发布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公告:互联网上的部分售药网站发布虚假药品信息、药品广告及销售假药,未经审批从事药品网上交易,严重危害公众用药安全,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并关闭。据区药监部门反映,目前,除曝光并关闭的网站外,还有一些未经审批的网站还在销售不明来历的药品。
据区药监部门介绍,由于在互联网开设一个网站简单易行,成本很低,且被监控难度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冒充国内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开设网站销售来历不明的药品,以谋取暴利。“市民想要区别这些假药网站其实并不难。”药监人员介绍,假药网站一般都具有一些共性,如通常会假冒或伪造某疾病康复中心、科研机构、医疗单位的名头进行行骗;或伪造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某医学中心或医学会等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的名义进行夸大宣传,再有就是以“政府官员”、“权威专家”进行信息发布,同时,还有“老干部”、“普通患者”使用后疗效显著的诱导性案例。假药网站往往使用绝对化、承诺性的语言,对“药品”疗效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可以治愈某些慢性疾病、疑难杂症或性病等。
药监部门提醒市民,“邮寄药品”是假药网站销售假冒伪劣药品所采取的最主要形式,脱离于现实流通监管环节之外,销售方身份不明,产品来源不明,药品质量与合法性得不到保证,存在很大风险。消费者发觉上当后无法找到当事人,很难投诉维权。提醒市民,若需要通过互联网购药,可查阅经国家局审批通过的合法非处方药交易服务互联网站名单。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王俊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一瓶成本价只要2元的假药,挂在网上就成了“清脑降压胶囊”、“偏瘫复原丸”、“排石王”,自制的假药网上销售骗千人,30万元“砸进”网站就可以打开销路,随时改名满意顾客,看不见摸不着,银行、快递被利用成工具。同样产药,流水线作业日均产“药”800瓶。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