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摸摸看,没事的,没味道,也没毒。”
“三聚氰胺本身是一种化工原料,与食品行业毫无关系,却被不法分子用来假冒蛋白质,它成了替罪羊!”梁正说,其结果对整个三聚氰胺行业是个严重伤害。
梁正所在的三聚氰胺厂只负责生产,川化集团三聚氰胺的销售,则是由集团下属另一家名为“川化新天府”的公司负责。11月初,在该公司一名销售经理罗铭(化名)的办公室,信息时报记者亲手触摸到三聚氰胺。
“你摸摸看,没事的,没味道,也没毒。”罗铭办公室里,正好有一包三聚氰胺样品,他捏起一团放在手掌向记者展示。记者也捏起一点粉末,轻轻搓揉,感觉爽爽滑滑,像台球室常用的滑石粉,靠近鼻端闻了闻,没有明显气味。
事实上,作为化工原料的三聚氰胺,不能增味、保鲜、防腐,也不是天然色素、食用香精,更不能强化营养,它没有理由出现在食品中,因为它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
罗铭表示,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溶于水,基本没什么毒性,行内人都知道,也不觉得可怕,平时介绍样品时都是直接触摸,事后洗洗手就行。成年人就算不小心吃了一点,也会很快拉出来,不会有化学反应。
“就像一碗面条里掉了点泥土,不小心吃进去了,最多就是拉肚子,不会中毒。”罗铭说,有时候同事们会无奈戏谑说,不法分子也太黑心了,你这不是往奶粉里加点三聚氰胺,而是往三聚氰胺里面加奶粉,这样吃哪能不出事呢?
“所有销售出去的三聚氰胺都有案可查”
那么三聚氰胺究竟是通过何种渠道流入食品行业呢?“所有从川化销售出去的三聚氰胺都流向清晰,有案可查,绝对不可能从我们这里流入食品行业!”罗铭肯定地说。
据他介绍,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不向个人销售,只对有资质的厂商销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销给生产模塑胶、装饰板等后加工产品的终端厂家;另一部分销给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必须是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事业单位,要有介绍信,并要提供其下级终端厂的信息,还要在销售合同中约定,只能销给这些终端厂。
一旦发现有经销商违反合同约定,擅自销给其他行业或其他厂家,川化集团将按违约处理,永不再与这些经销商合作。罗铭表示,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经销商拿产品出去后随意销售扰乱市场。
而在三聚氰胺食品事件爆发后,这项营销管理工作多了层社会责任感。最近公司作出新要求,除了过去的随机电话追踪,还将安排销售人员随机上门查看,市场调研人员随机上门调查等方式,并保留相关证据,一旦发现问题,有义务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
在罗铭的办公电脑中,记者看到他每天都要详细记录的“客户销售清单”,上面详细登记了每天来购货的厂家、经销商的营业执照号和相关资质,每批货的货号、数量、销售区域和网络等。“每天都要向集团领导传一份备案。”罗铭称。
而据了解,国内另一家三聚氰胺骨干生产企业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在“奶粉门”事件后也加强产品销售管理,如在产品包装袋上印制了醒目的标识,注明“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印制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向消费者说明三聚氰胺的主要用途;并减少中间销售环节等。
“大型生产企业的三聚氰胺纯度高,价格贵,买去混入食品不划算。”
“另一方面,大型生产企业的三聚氰胺纯度高,价格贵,从这里买去混入食品也不划算。”罗铭说,川化集团的三聚氰胺产品纯度高达99.9%,而一般小厂的纯度连90%也达不到,产品价格每吨至少相差了两三千元,而掺假到食品行业无需纯度高,不法分子没必要来大型生产企业购买。
川化等大型企业对废渣的处理也十分严谨。据罗铭介绍,川化集团设备精良工艺成熟,生产过程中废渣少,以三聚氰胺成品年产量7万多吨计算,废渣只有1000多吨,仅占1.4%左右。废渣不会当成品销售,而是由集团内专门部门来环保处理,需要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同意,并办理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手续,处理过程严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