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这些情况其实大家都知道,但一直解决不了。我们分析,根子就是乡村医生这个群体的身份是农民。”
王禄生正致力于一件事:为村医呐喊。
他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叠信件说:“从这些村医的来信看,农村基层的卫生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让王禄生颇为警惕:“如果不重视村医的问题,导致村医队伍垮了,那么我们为之努力的新医改是要出问题的。”
王禄生现任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农村基层当过临床医生,后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卫生管理的他,在1993年调入这家隶属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后,一直致力于农村卫生的研究。他曾主持完成过卫生部及国家有关部委、国际组织等委托的多项政策研究课题。这些涉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的研究成果,已有多项转化为政府决策。
目前,王禄生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村级卫生组织:“新医改5项重点工作中有4项与村级卫生组织密切相关,但目前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政策安排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级卫生组织的发展,也影响着新医改的成效。”
6月10日,王禄生接受记者专访时,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畅谈了他对村级卫生组织的研究和思考。在他看来,“新医改进行到现在,我们对村医的政策已经不可回避,对村级卫生组织的问题也不可回避,他们不能游离于新医改之外。他们需要改革的政策,以便可持续发展,改革同样需要他们,否则改革难以到底。”
“村医的身份和他们从事的职业是矛盾的”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乡村医生队伍后继乏人的矛盾已经凸显。你怎么看?
王禄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我们曾做过调查,乡村医生50岁以上的占23%,40-49岁的占24%,两者相加为47%。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乡村医生超过40岁。很可惜的是,2029岁的乡村医生只有7%。这就说明乡村医生队伍的确有青黄不接的问题,队伍老化的情况是存在的。
记者:乡村医生的队伍为什么会老化?
王禄生:一方面是职业留恋,老乡医对工作有了感情,就干下来了;另一方面,年轻人接不上,不愿意干,他也只有继续干下去。
记者: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当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的执业环境怎样?
王禄生:应该说,乡村医生的执业环境不是很好。
我们的调查显示,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不高,平均每个月1000元左右。如果跟外出打工的农民比,他们的收入比技工,如电焊工等都要低,大致跟普工,比如砖瓦工等差不多。如果跟农村的类似行业相比,如小学教师,那就差远了,大概要差一倍。
我说的这个收入,包括业务收入,也包括政府给的补助等。
当然,村医的收入水平因人而异,一些小有名气的收入还不错,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你要看到,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其收入都在涨。所以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我们也发现已经有村医不干了,到外面打工挣钱去了。
再说社会保障,比如养老,村医基本77%都没有养老保险,今年可能好点,村医可以参加农民的养老保险了,但这个保障水平很低。
可以说,乡村医生的福利待遇、养老保障等确实是很差劲,所以年轻的不愿意进来,年老的只好守着岗位。
记者: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日乡村医生执业环境这么“差劲”?
王禄生:我说的这些情况其实大家都知道,但一直解决不了。我们分析,根子就是乡村医生这个群体的身份是农民。
我国的很多政策是按照行业、身份来制定的。从行业看,教育有教育的政策,卫生有卫生的政策,从身份看,工人和干部的政策也不一样。
村医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他过去叫赤脚医生,现在叫乡村医生,但他的身份始终没有改变,仍然是农民。所以,凡是对农民有的政策他就可以享受,凡是对农民没有的政策他就不能享受。
更具体地说,虽然他们做着医生的工作,但并不属于600万国家卫生技术人员,是另类,所以国家对卫生技术人员的一切政策到他们这里就打住了。
比如,国家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一些政策,乡镇卫生院不用争、不用吵,自然就有份,但村卫生室及村医就没份。再如,如果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他们的职称可以往上升,但村医干一辈子还是村医,没有职称。
换言之,村医的身份和他们从事的职业是矛盾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甘肃医改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