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菲律宾人质事件 心理创伤更甚9.11

2010-08-27 08:11: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对于通过电视直播,关注菲律宾人质事件的观者,这次重大灾难创伤更甚于9·11!”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陈仲谋直言,心理及专业人士高度关心和关注港人的精神状况,并希望通过传媒,把有帮助的信息传达给广东地区同样关心事件、为此伤心痛心的同胞。

  “对于通过电视直播,关注菲律宾人质事件的观者,这次重大灾难创伤更甚于9·11!”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陈仲谋直言,心理及专业人士高度关心和关注港人的精神状况,并希望通过传媒,把有帮助的信息传达给广东地区同样关心事件、为此伤心痛心的同胞。

菲律宾人质事件 心理创伤更甚9.11


  目前,香港社会福利署成立了三个行动组,分别对在菲律宾的涉事港人、香港市民、以及康泰旅行社员工,提供针对性专门服务;社署总临床心理学家刘家祖着重指出,对于有父母或家庭经济支柱罹难的年幼子女来说,港府日后需要作出更多支援及跟进。

  死者家属及幸存者需长期辅导

  社署总临床心理学家刘家祖说,马尼拉挟持人质事件中,有家庭成员罹难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的情绪及压力反应,在未来三日,死难者家属要处理很多事,包括运送死者遗体,他们暂时能刻意压抑情绪,但其实团友及家属情绪仍然激动,需要继续跟进。

  社署发言人表示,他们非常关注死伤者及其家人的福利需要,会致力提供协助。在事发当晚,社署已安排一名社工及两名临床心理学家随特区政府队伍乘坐专机前赴马尼拉提供支持,他们在机上已开始为家属提供辅导,到当地后也会继续提供服务。

  另外,社署已根据死伤者名单,接触他们在港的亲属,并派出专责社工直接跟进,包括实时提供情绪抚慰及跟进其他福利需要。

  对于有需要的死伤者及其家属,社署会长时间跟进他们的长远需要和福利,例如情绪辅导、经济援助及儿童照顾计划等。

  红十字会提供心理热线

  截至昨天下午6时,由香港红十字会与心理学会提供的心理支持热线,共接获61宗港人的求助个案,当中约80%需要转介专业临床心理学家进一步辅导。

  接获的求助电话当中,年龄最小只有8岁。大部分求助人士因为挟持事件感到难过及不安,部分求助人士因事件勾起过往类似经历,情绪不稳,需寻求协助。

  社署表示,旅行社员工也是要特别关注的群体,社署一直在跟康泰旅行社保持联络,并在昨天因应这次重大事件及旅行社的需要,派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到旅行社总部,为管理人员提供情绪及心理支持服务;社署会继续评估旅行社的需要,有需要时会及时提供辅助。

  陈仲谋表示,因为大家看到的电视场面不是电影,是真人真事,所有观看直播和新闻节目的人都会如临现场,感同身受,担心人质们的安危;事件发展到最后,大家亲眼看到有尸体被抬出,内心会异常难过。

  曾有港人看到美国9·11事件的电视画面后,感到不安并要看精神科医生。但对比起来,陈仲谋指当年新闻中看到的是楼塌,这次看到的是乱枪扫射和伤亡者的血淋淋场面,在港人的心理上会造成重大灾难创伤,严重程度会超过9·11。

  心理专家尽力帮助粤港观众

  因此,陈仲谋表示,香港心理及精神学科的专业人士此次高度关注事件,昨天全日,他通过电台节目,亲自解答港人在目睹事件后出现心理障碍的处理办法,又接受纸媒采访提供辅导建议。

  他表示,现时最关注人质及家属的精神状况,当中部分人会有一些劫后余生的情绪症状,包括感到焦虑紧张失眠以及不能集中精神、脑海不停浮现事发画面。根据过往数据,经历过此类灾难的人之中,20%女性及8%男性均会出现以上反应。

  陈仲谋表示,中国同胞手足之情血浓于水,更何况粤港两地距离接近,感同身受的悲痛会更加强烈,他希望本报能传达有效的辅导信息予广东同胞,呼吁他们密切注意心理变化,必要时一定要向专业人士求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