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治水”是公众对目前我国“政出多门”问题的典型表述,而卫生领域也不例外,在有关新医改方案酝酿的纷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国家医改协调小组成员由最初14个部委组成,到后增加到16个。由于多方角力,新医改方案最终成稿前后经历了15个月。
构建大卫生成为新医改方案讨论中一个重要话题。“大卫生”怎样设立,哪些相关部门将有可能合并??各方拿出了不同的方案。
行政管理学者们指出,“大卫生”能否成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一个看点,前提是现有卫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即政事分开。
新医改“引出”“大卫生”?
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缺乏问责是中国上一轮医改进展不尽理想、新医改方案迟迟未能出台的症结之一。
起始于1996年的“城镇职工医保”,标志着中国医改拉开了序幕??“福利制”转向“医保制”。同时,确立了“三改并举”的医改思路,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三项改革”至今没有一项内容真正改革到位。
医疗机构改革涉及的一个前提是,合理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即明确区域医疗机构布局和数量。但我国医疗机构一直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卫生部部属医院、省属医院、军队医院、大学研究机构医院、企业医院等同时并存,相关利益难以协调??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管辖的医院“规划掉”。因此,区域卫生规划至今仍是空白。
而部门职能交叉、利益保护也纠缠在新医改制方案定中。
2007年大规模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试点的城镇居民医保,都属于“医保”范畴,却分属两个管理部门。两套“人马”,不仅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造成了制度分割。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石光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急待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相关各部门缺乏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改革方向和目标。因而,各部门出台的改革政策难以协调或相容。
因此,当大部制成为破解政府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主题词时,也成为众望所托的新医改突破口。
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以中国工程院院长巴德年为代表的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发言,提出了一个惹眼的议题??“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这9名政协委员多数来自业界俗称的“卫生口”,即药物、医疗领域专家或部门官员。
巴德年给出的理由是,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今不如昔。我国政府部门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酿成推诿扯皮、失误和腐败。
曾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人、北大医改方案主笔、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对卫生部实行“大部制”改革的设想持肯定态度。
“当前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系的分割过于严重,部门之间的目标不一致、政策不配套,这是影响医改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李玲对记者表示。
为此,她提出建立国家健康委员会,把所有与医疗卫生相关的部门统筹协调起来,将医疗卫生管理的主要职能集中于一个部门,有利于清晰地授权和问责。
官方也发出了试图改革的信号。
2008年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和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联合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文中提到“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2月18日,春节后卫生部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并未否认这种说法,他表示:“卫生部希望中央能够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考虑到卫生工作的现实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对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大卫生”猜想
在构建“大卫生”必要性的讨论后,就大卫生如何建制,十几个相关部门、机构将如何调整,专家们纷纷拿出具体改革方案。
李玲表示,中国卫生系统应把“收钱的部门”和“花钱的部门”合起来,由一个部门统筹资源配置,协调各个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为此,北大医改方案建议设立的“国家健康委员会”的职能定位是??统筹管理医疗服务、医疗保险、药品(医疗器械)以及人口、环境等其他与健康相关的部门。
以李玲为代表建议如果落实到操作层面,即是将中医药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药监局、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机构职能纳入设想中的“大卫生”。
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周民良研究员有更大胆的“合并”设想??成立“卫生保健部”,保留当前卫生部,并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机构,其职责包括:负责制定与实施医疗卫生和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政策等。
“尽管和卫生相关有十几个部门,但如果真实行大部门制改革,目前看,最核心、最可能调整的机构就三个,即药监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中医药管理局。”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而在众多方案中,“大卫生”版本还包括卫生部合并上述三部门的相关职能,在新组建的卫生部下面新成立中医管理局、医院管理局、药监局、医保局。
前提是政事分开
和新医改方案制订一样,“大卫生”如何构建,还存在着争议和不同意见。
“药监和医保归卫生部,我认为不妥。”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对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这跟发改委不一样,发改委是宏观调控机构,但卫生部门是做事情的,务实的部门应该是分开的,比如医药分家。
“药监局应该是独立的执法机构。”毛寿龙表示,上次机构改革成立药监局,完全是比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设置,这个方向是对的,不应该再回头。
同时,毛寿龙认为,在现有卫生部门仍然掌握公立医院管理权、人事权等,未转变职能之前,不宜把医保纳入卫生部门。
“如果纳入,就成了自己给自己付费。”毛寿龙解释,医保承担第三方购买医院医疗服务职能,如果医保和医院成“一家”,医保能否起到监督医院服务作用令人质疑。
“医保应该纳入卫生部门,但前提是厘清卫生部门的职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光也持类似观点,最合理的模式是医保纳入卫生部门,但前提是卫生部回归监管角色,管理医保系统,而不是管理医院。“现在感觉卫生部门是一个很强的医院运营部门,如果卫生部门不转变职能,仍旧运营和管理医院,那还不如不合并其他职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