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以“传承、创新、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西医界盛会--“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广州开幕。陈可冀、吴咸中、孙燕、李连达、姚新生等5位院士领衔的1000多海内外专家聚首,共商中西医发展大计。针对去年以来国内“废除中医”的争论,世界卫生组织、欧美等国的专家纷纷现身说法,力挺中医。
本次大会备受海内外瞩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卫生部部长陈竺、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等任大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和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发来贺信。原卫生部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张文康,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广东省领导钟阳胜、雷于蓝、梁国聚、姚志彬,90岁的中医泰斗邓铁涛等出席开幕式。
世卫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官员崔昇勋在开幕式上发言说,在某些方面,中医较之西医的性价比更高,世卫组织致力于全民健康事业,希望能推动两种体系和谐发展。
“在丹麦,使用传统替代医学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这个数字现在大约有20%。”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医务院长弗航森告诉记者,目前丹麦已建立了传统医学研究所,正不断推动传统医学发展,并与现代医学融合。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完成的《2006-2007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称,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结合医学的发展,“在过去10年里,全世界补充和替代医学的使用已经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苏醒过程,结合医学随之升温和普及”。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吕爱平说,美国、英国等国家已从单纯重视传统医学的临床应用,转变到探索现代医学、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的结合,目前美国涉及替代医学和补充医学的学会有60余家。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也有结合医学学会等机构。
他表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代表了医学发展潮流,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文章出现在主流医学杂志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将呈良好态势发展下去”。
“洋专家”挺中医 院士吁“标准化”
而面对中药安全、中医人才匮乏、传统流失等问题,国内中医界专家也直陈忧患。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直言,目前中医药标准亟待规范。“现在一个复方丹参剂,全国就有近700家药厂,几乎一家一个标准,波动很大,这样国外肯定难以接受。”
面对疾病,东西方在同一条船上
前段时间,“反中医斗士”方舟子攻击有关“美国FDA首次认可中医”的报道是假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昨天,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医学政策办公室主任罗伯特坦姆尔在大会发言指出,面对疾病挑战,“东西方都在同一条船上”。
他说,重新评价传统医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尽管西方主流医学在发展,但目前存在很多令人不满意的疗效。比如治疗疼痛的药物,包括麻醉剂等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有毒性反应和使用禁忌,可导致忧郁、哮喘等症状,甚至引起血压、血脂异常等严重后果。因此努力钻研,学习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学治疗理论、方法,从中获取新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要让西方完全接受中医,关键是中医要有临床疗效,并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组等统计和判定方法。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