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父母需要“精神赡养” 七旬老人缘何告儿子?

2009-06-11 09:27: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如果还能活下去,不管通过什么方法,也要找到我儿子孙延。”近日,北京年近七旬的卢大爷将儿子告上法庭,希望以此方式能让8年不往来的儿子来看看自己。 

  “我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如果还能活下去,不管通过什么方法,也要找到我儿子孙延。”近日,北京年近七旬的卢大爷将儿子告上法庭,希望以此方式能让8年不往来的儿子来看看自己。

  这一不多见的案件,把“精神赡养”一词拉进了人们的视野。孔子说过,所谓“孝”,并不仅仅是在生活上照料、在衣食上满足父母,而应该“和颜悦”,从内心里孝敬,不然就跟养牛养马一样了。“现在与父母一起居住的人越来越少了,儿行千里时,精神赡养就更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王大华说。

  王大华指出,按照心理学上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老人在三大方面需要得到子女的精神赡养。

  被尊重。老人需要子女给予适当的礼仪。出现问题时,子女要多接纳,少说教。

  被爱。老年人信息掌握得少,很容易有孤寂感,子女就应用不同方式与他们交流,比如打电话、发短信、写信、网络聊天,其中短信、明信片、信件能让老人经常拿出来重温,效果更好。而在聆听时,子女应该带着耐心和热情与父母交流,这样让他们情感得到宣泄,也能锻炼他们大脑的机能、延缓衰老。

  自我实现。老人像孩子一样需要哄和夸,子女可以根据条件,让老人觉得自己有价值。比如夸妈妈的饭做得比电视上的美食节目还棒,爸爸修理家具最有办法等。有条件的话,子女还可以和爸妈共同完成或探讨他们感兴趣或擅长的事情,这能让他们得到双重的心理满足。

编辑点评:忙碌时请记得腾出一点点的时间给父母

  “返老还童”这个词,小编觉得用在老人的心理、精神状态上再合适不过。老人喜欢跟孩子处一块,他们可以给孩子们讲过去他们自个年轻时候或者孩子的父母孩童时候的事情,尽管孩子们未必听得明白,但是至少孩子们会把往事当成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老人的精神也得到了满足。

  这几年在外求学,每次回到家第一时间,都是先去探望跟伯伯住一块的奶奶。老人家有白内障,我不喊她她可能未必知道是我回来了,但是每次见到我,就很是开心,一个劲夸我懂事了。然后总是会陪她聊一会天,90多岁高龄的奶奶记忆力超好,又善讲,滔滔不绝地就是一长串的陈年往事,尽管很多东西我已经听过几回,但是每次我都能对她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往来交谈中,其实我深切地明白老人需要的更多还是家人的尊重与关爱。

   虽然中国人认为老人就该“颐养天年”,但是每一个老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人当成“无用之人”看待,哪怕只是饭后帮忙收拾一下饭桌。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出于孝顺的心态让老人把手头的活放下,但是措辞可能有点失误,比如“放下吧,让我来比较快。”老人的心理很敏感,很可能会误认为年轻人在嫌弃他们。或许,这个时候的我们,倒不如让他们做一些轻松的活,适当时候提出赞赏,这就和鼓励小孩子是一个道理。

   孝顺的我们,别只顾着每月给老人物质上的赡养而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赡养。记得,腾出那么一点点时间给我们的父母。——瑜琳

(实习编辑:谢瑜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