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庄一强:名医被出诊 给医改带来负影响

2014-02-27 17:00:2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2013年“随手曝光虚假医药广告”活动中,医生们在投诉自己“被代言”的同时,还在控诉自己“被出诊”的问题——自己的照片和简介被放在一些根本没听说的医院网站上,并被冠以“医学顾问”、“出诊专家”的头衔。于是,2014年初,庄一强又开始了曝光名医“被出诊”行动。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继2013年推动虚假医药广告曝光行动后,又将目光聚焦医疗领域另一虚假信息泛滥之地——名医“被”出诊。

  在2013年“随手曝光虚假医药广告”活动中,医生们在投诉自己“被代言”的同时,还在控诉自己“被出诊”的问题——自己的照片和简介被放在一些根本没听说的医院网站上,并被冠以“医学顾问”、“出诊专家”的头衔。于是,2014年初,庄一强又开始了曝光名医“被出诊”行动。

  “虽然没有做过严格统计,但从观察来看,男科、妇科、不孕不育、皮肤性病科是‘被出诊’问题的重灾区。而中国男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郭应禄院士,不幸成了这些虚假信息最‘钟爱’的对象。”庄一强讲起郭应禄院士的一段经历时说。“郭院士说有一次他的进修生从外地给他打电话,问他是不是要到那个地方义诊,还说当地报纸上已经刊登了,可郭院士自己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到了‘义诊’当天,那个进修生专门跑到报纸上写的医院去看,居然好多患者在排队,现场还坐着个穿白大褂的人冒充郭院士。”

  郭院士本人对这种事虽然生气,却无可奈何。也试过去维权,但冒名的情况太多,打都打不过来。记者试着在网上搜索“男科医院”一词,仅在搜索结果第一页就发现两个民营医院网站上放着大大的郭应禄院士的照片。

  庄一强总结说,名医“被出诊”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一次性被出诊”,就像郭应禄院士那次“被义诊”的经历一样。为了忽悠足够多的人来医院“治病”,这种假义诊的动作通常都比较大,被冒充的专家地位也比较高,往往都是院士、知名专家等。这些不良医院会通过当地报纸等媒体刊登广告,打出“某某专家就在你身边”的旗号,还可能在医院里到处张贴广告,误导病人。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一些消息闭塞的小城市里的小医院,或外包科室。

  “更多的则是‘永久性被出诊’”,庄一强说。“他们先在网上搜索谁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专家,然后直接把专家的照片、简介贴到自己医院的网站上。再通过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让大量的病人看到专家在自己医院出诊的信息,把人骗到医院去。”

  “第三种我叫它‘路过性被出诊’,往往是一些小医院的院长去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时,借机跟大专家合影,回来就把照片放在自己医院的网站上,写着‘我院荣幸地聘请某专家担任顾问’。这种事胡大一教授就遇到过,甚至有一家医院还在网站上写着‘发放顾问津贴’,意思是给顾问发了钱,可胡大一教授根本没听说过这家医院,更没有当顾问这回事。”庄一强讲到。

  “这些虚假信息不仅让医生的名誉受损,更严重的是对患者造成伤害,那些希望找专家看疑难病的患者,花了很多钱看到的其实不是专家,甚至连行医资格都不具备。”说到虚假信息泛滥的危害,庄一强认为它伤害医生和患者的同时,对当下的医疗环境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医改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大量民营医院涌现,可患者分不清哪些是正规医疗机构,哪些是挂羊头狗肉;医改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但虚假信息的泛滥,让患者分不清医生到底是真的多点执业,还是‘被出诊’了。几颗老鼠屎,可能坏了一锅粥。”

  “这一问题靠医生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首先要靠民营医院的行业自律,靠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但面对当前的环境,等待监管部门地去查实惩处只是解决问题的一方面,我认为还应该利用新媒体,发动每一个公民,创造一个大家举报、辨别,医生来核实、澄清的平台。就像真假发票,到税务局的网站一查就可以查到一样,虚假出诊信息也应该被公布出来。所以钟南山院士、凌锋教授、尹佳教授、廖新波厅长同我一道发起了曝光名医‘被出诊’行动。”庄一强总结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