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医院年薪百万

只有一所好医院 未学到香港真髓

                 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深港双方共同组
             建团队管理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7月正式开业。除急
     诊外,所有到港大深圳医院的患者均需提前预约,医院不接
    受任何非预约病人。医院实施“先全科,后专科”分诊模式。
   初诊患者需先经全科医生门诊诊疗,必要时再转专科门诊。
  港大深圳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最高年薪可达百万,对红
 包、回扣等灰色收入零容忍,一旦违规即开除处理... [详细]

只学医院模式缺乏香港式医疗体制基础 只能是医疗的“乌托邦”

港式医院“四分开”是新尝试却难推广 结果顶多增添一家好医院

深圳的港式医院遵循“四分开”原则,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其最彻底的改革当属打破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实行全员聘用,给好医生提供更好的福利薪酬和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对回扣红包零容忍,可谓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医疗体制,理念值得推广。

医院前期投入实际上超过40亿,在多数内地欠发达地方和城市恐怕难以实现。而且单间医院改革问题不大,若要推广却必将面临诸多既得利益集团阻碍,在深圳业内都备受质疑,大范围推广基本不可能。因此,结局就是中国多了一家好医院,而且仅限每月诊断人数8000人的水平……[详细]

港式医院看似很美 但百万年薪仍未吸引真正名医

港大深圳医院已试营业月余,共接待了4300多位病人,日均140人左右。而且医院奉行更科学的治疗原则,如港大深圳医院试业一个月没有开出需要输液的抗生素,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也是口服药。同时,试业至今,医院没有发现患者投诉医生收红包的事。

然而,即使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高薪,亦对最好的医生缺乏吸引力。内地最高级别的医生,可享受教授待遇,月薪在5000元左右,额外的奖金由医院的盈利、以及某些人们心照不宣的“灰色收入”组成,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三甲医院,年收入在数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详细]

港式医院营业月余评价不错 但运营亦有质疑

港大深圳医院试业至今,大部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表示满意,医院“病人关系科”受理的投诉率为0.8%。病人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全科门诊打包收费上。一些病人不理解,为什么看全科门诊要收费130元。例如,有病人在就诊后指出,医生并没有给自己开药,却仍要收130元。

而港人组成的医院管理团队,既可能带来管理文化、临床文化的转变,也可能带来争议。如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生在《南方都市报》上抱怨,港人团队每天通过班车往来于两岸,每天5点半一定准时下班,忙碌时加班的都是内地同事,在作决策时,香港人习惯于广泛讨论,进度缓慢……[详细]

详解港大深圳医院运作模式

健康资料库

香港医疗体制小知识

香港的医疗服务目前分为基层医疗(急诊或普通科门诊)、第二及第三层医疗(专科门诊及住院)、延续服务(颇复杂的医院服务和长期护理)等三大类。基层医疗中,公营医疗只占15%,私营医疗占85%;第二及第三层医疗中,公营占93.6%,私营占6.4%。[我要找好医院]

调查投票

你认为医改有成效吗?

真正应该学习的是香港的医疗体制和理念 却没真学

可资借鉴的应该是香港医疗体制 而不仅是移植其中一块

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最完善的服务是世界性的课题。700万人口的香港靠一套以“全民保障”为原则的医疗制度,不让任何一个人因为贫穷而得不到医疗服务。“双轨制”下病患既可少花钱就医,也可以多花钱享受高档服务。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各取所需。

香港的医疗体制经历了160多年的发展,政府高投入,加上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医疗保险,而通过严格、专业的医生从业制度,令香港的医生成为仅次于神父的崇高职业。香港医疗的成功,是因为港府建立的医疗网络与基础结构的支撑,绝非单纯建立一所港式医院可以实现……[详细]

中国医疗“试点”改革不敢触动根源 家庭医生遭遇人才少待遇低困局

 除了深圳的港式医院尝试,我国不少地区也在进行“家庭医生”试点。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医学生教育改革、药品制度、政府足够投入、以及民众就医观念的支持,上海、山西太原市、江西新余市等地区试点家庭医生一年来,无不遭遇人才少、待遇低等困局,举步维艰。

就在建立了港式医院的深圳,今年也因要延长医保缴费年限、三月不交医保则连续缴费年限清空等政策,而遭到民众和媒体诟病。比起多年实施降药价政策后价格不降反升,医保不断改革看病报销依然困难,看起来很美的“港式医院”试点,难免被怀疑又是一次华而不实的政绩“面子工程”……[详细]

政府大投入 医学教育改变 医疗体制改革 医改要成功缺一不可

香港医生的专业技术、敬业精神、对病人的态度得到世界的好评,不只是他们的教养与众不同,关键是靠背后的的制度保证。在香港医生温文尔雅的背后藏有很多宝贵的内涵,诸如成熟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社会福利,政府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资源分配的合理等。

实际上,医改成功的途径显而易见:政府必须敢于投入,从根基开始改变目前的医疗体制,并且加大投入于医学教育和普通民众的健康素质教育。然而数据显示,香港700万人口,政府人均医疗投入达到4000多元港币;而2011年中央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支出安排为1727.58亿元,人均130余元……[详细]

香港医疗体系不只是医院一块
上海家庭医生试点缺人缺钱
进行真正医改的方案在哪里

内地医生如何评价:不看好百万年薪的“港式医院”

投入太高 改革偏离正确方向

广西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理疗科的张海通医生指出,国内公立医院改革应该多学习其他国家、地区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中患者有效分流转诊、就医平等、医患和谐、有效保障等……而不是比高端硬件、员工薪资。富有“香港特色”的公立医院在内地推广前景并不那么乐观。

深圳市政府为兴建这所医院,先期投入了至少35亿元,这笔巨资在国内广大二三线城市,至少可以建成十所以上高规格的三级大型医院。而在广大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地级市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不过如此。它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也是不可想象的……[详细]

受惠人群太少 恐沦为“面子工程”

有人会说,兴建港大深圳医院的积极意义,不在于仿效其硬件以及员工薪酬标准,而在于学习其良好的管理制度等软件。然而,能享受到这种高效、舒适医疗服务的也只是区区300人。即便预约模式非常公平,如此微不足道的医疗服务量,相对于纳税人几十个亿的巨大投入显得太低效。

该医院在收费上实行全科门诊“打包”收费制度,即每人每次130元,包含挂号费、诊金、不超过7天的药物及常规标准检验检查和卫生耗材的费用。运行这种如此高规格的医院运行所需的巨额经费,或许主要靠财政补偿,但如此巨额投入,能让广大市民获得多少医疗实惠,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详细]

港式医院投入巨大 很难推广
港式医院受惠者少 性价比低

健康画中话

结   语

深圳耗资40亿以上打造的“港式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当然是个不错的新尝试,也有一定好处。在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背景下,无论如何多一座好医院都对普罗大众有所帮助。但如果仅仅是从某家医院着手,自下而上改革很难有效。以我国医疗现状来看,只有进行自上而下的大变革,改变体制基础,才有机会根本解决医患问题。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责任编辑:陈韶鹏 廖颖瑶 监制:韩林涛 李悦 设计师:陈凯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