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谁在为保健品虚假广告埋单?

2010-01-28 15:21: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生机勃勃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消费者越来越不明白,保健品是礼品还是自用品?眼花缭乱的广告声中又有多少保健品是真正名符其实的呢?

  在生机勃勃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消费者越来越不明白,保健品是礼品还是自用品?眼花缭乱的广告声中又有多少保健品是真正名符其实的呢?

  2010年1月27 日,成都查六种虚假宣传保健品 “康神全能魔链”“排毒100”在列。这是今年第几起违法宣传的保健品人们已经数不清楚了,反正一到年节假日,各类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立刻就争先恐后地抢占着人们的眼球,其中不乏确有功效者,但大众的普遍反映还是:买的不吃,吃的不一定管用,吃出了问题找不着说法。

  虚假广告八大招式

  与当年“珍奥核酸”胆大妄为到将诺贝尔奖科学家“借用”于广告宣传不同,现在的保健品商家已经学得聪明多了。“专家、明星、纯天然、一药治多病……”广告策划大师们傍着厂家在大发横财。

  “坐台的专家”:明目张胆地盗用著名科学家的名义虽然被抛弃不用,但利用专家、学者在保健品厂家组织的医疗保健咨询、免费义诊、保健讲课、销售会议上“坐台”等方式推销保健品,仍然是商家们乐于利用的方式。

  “浑身是病的明星”:长期以来,明星做保健品广告被商家们奉为灵丹妙药。人们常看到电视上某明星一会儿为某保健品代言,一会又说某口服液治好了他的偏头疼,转过来又对某壮阳食品赞不绝口,好像浑身都是病似的。

  “吃什么补什么”:中国人的传统中一直就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这可以追溯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前。借用科普文章突出宣传保健品某一成份功效,同时在市场上推出含有该成份的产品是一些保健品厂家用的一贯手段。

  “国际新型进口保健品”:包装精美、标称具有保健功能的进口食品是保健品厂家的又一新招。在这些进口的保健品包装上,标注的中文产品说明往往故意夸大产品功能,肆意进行虚假宣传,完全不按照外文说明规范标注中文产品说明;有的商家甚至故意夸大产品的服用量,通过不负责任地增加消费者的使用量显示出短期效果来增加产品销售额。

  “纯天然无害论”:对于一些保健品厂家,广告中“纯天然”三个字就是安全的代表。实际上,纯天然的东西并不一定都对人体无害,如果不采取科学的用法和剂量同样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送礼就要送健康”:从“送健康”到“送孝顺”,如今的保健品广告已不是一个“送”字了得。作为保健品只是一种介于食品、药品之间,属于食品范畴内的功能产品。在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功能上只有调节血脂、提高免疫力、帮助睡眠等辅助作用,长期科学服用有一定的效果,但现在的一些保健品广告已经不再注重开发保健品的功效,换而代之的是利用中国传统的人情往来和伦理道德思想来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治多病论”:由于很多人吃保健品的目的是为了治病,保健品厂家抓住这部分消费者的错误心理,通过狂轰滥炸的广告炒作大肆宣传其产品“包治百病”。人的一生可能要遭遇多种疾病,这必须由一系列的药物等各种医疗手段来配合治疗,绝对不是哪种保健品就能“包打天下”的。

  “健脑等于高智商”:早在2000年,卫生部就曾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告诫消费者由于部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借中、高考来临之际用虚假、夸大、不实之词宣传自己的产品,特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保健食品既不能提高考试成绩,更不能提高智商。发文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但伴随着各种健脑保健品广告中更多的还是“好成绩、好学校=好产品”。

  消费者维权的无奈

  像“京城人士争相喝神源”这样打着生命科学名义的广告一直在轰轰烈烈地做着,可除了包装盒上标明的“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力”功能以外,在其网站、光盘广告中无时无刻不在暗示消费者,喝了这种产品不光能“祛除暗斑、年轻十岁”,胃病、癌症都可能指日痊愈。

  卫生部检测报告的出台让“巨能钙”又重新摆上了各地商店的柜台,同时摆上去的还有消费者疑虑重重的担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保健品广告不得宣传疗效和出现与药品疗效相混淆的用语,同时,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除了“卫健食”字号外,其余任何宣传具有治疗作用的均是假冒保健品。

  消费者买了假货还可以上消协投诉,遭遇保健品虚假广告却往往是投诉无门。对保健品的审批在卫生部门,广告监管查处却在工商部门。没收、罚款、停止业务,对监管机构来说,权力是有了,却鲜见执行到位。对消费者而言,作为受害者维权只能以个体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商家。根据现在的立法原则和广告法的规定,只有受害者才能成为诉讼主体。然而保健品虚假广告侵害的是社会中不确定的多数人的利益,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乏,造成了诉讼受益主体与权利主体的不一致。

  “虚假广告多的是,一般我们都说不能播,不过你要自己能有关系摆平,那也是可以发布的。”某电视台广告部的一位朋友向笔者透露说,“通常广告主或广告公司都有关系保证不会被罚款或者少罚款,并且对我们电视台的罚款实际上都是由他们负责承担,那发布什么广告也就无所谓了,反正羊毛都出在羊身上。保健品的公司都是几十倍的利润,几百万的罚款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魏书航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