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手术 辛酸 转变 奥运--记刘翔不为人知的这4年

2012-08-12 14:08:16中国新闻周刊
栏目关注:

  用四年的时间,来赢得重新在奥运赛场上奔跑的十几秒

  ——“你觉得刘翔这次大概能跑多少?”主持人问我。

  ——“13秒30左右吧!”我坐在嘉宾席回答。

  这是2009年9月20日,上海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一年后升级为钻石联赛),刘翔伤愈后的首战,我受上海电视台“新闻夜线”节目邀请,作为嘉宾一起直播并点评这场比赛。

  “好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看大屏幕。”主持人和我同时转身。

  发令枪响。起跑,过栏,到了后半程,我几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因为我明显感受到了刘翔的拼劲。

  “13秒15!”主持人在刘翔撞线后发出了惊喜的呼喊,随即转头问我:“你想到过吗?”

  “没有……”我老实回答。

  13秒15,一个转向的路标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没预料到,刘翔会参加2009年的上海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

  9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以体育版的头条位置透露刘翔宣布将参加黄金大奖赛后,网络上绝大多数声音认为,这是大赛组委会在邀请博尔特参赛失败后,故意放风以求票房,百度“刘翔吧”甚至有网友留言:“坐等组委会事后辟谣!”当天下午4点,组委会举行了临时发布会,所发布的主要内容,是证实刘翔将会参加这次参赛。

  大约7个月前,我曾和刘翔在美国讨论过“复出”的话题,刘翔当时给自己复出定了一个具体化指标:“重返世界前三,从成绩上来说,就是跑进13秒30。”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但这需要时间。”

  7个月的时间,对于刘翔来说足够吗?

  在黄金大奖赛前夕的一次内部秘密测试中,刘翔跑出的成绩是13秒70,这也符合他对自己的预期:“跑进13秒50吧。”

  作为复出后参加的第一次重大国际比赛,黄金大奖赛前,教练孙海平特地叮嘱刘翔:“一切以安全为主,别拼得太猛。”事后,他也承认,他对比赛的成绩“完全没有想到”。

  那一夜,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沸腾,来观看比赛的观众,苦苦守候两个多小时,为的就是要看刘翔那惊心动魄的十几秒。那一夜,刘翔照例绕场一周,不停感谢支持他的家乡父老。那一夜,即便是最不喜欢落俗套的报纸编辑,在思考标题的时候也不得不首先想到一个词:“王者归来”。

  如果这是一部好莱坞电影,13秒15的成绩足以作为一个经典的结尾,用以标志刘翔复出的巨大胜利。但可惜的是,一场黄金大奖赛绝非刘翔的终点,这也就意味着刘翔的复出之路绝不是一部简单的好莱坞电影,而是一部分多季演出,充满曲折坎坷乃至峰回路转的美剧。

  现在回过头来看,13秒15,更像是一个转向的路标。

  “我会回来的”

  时间闪回

  2009年的新年,注定会在刘翔的记忆力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不仅因为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而且,因为对他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新开始,标志是一场手术,一场他自己选择的手术。

  在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回到上海之后,我去看望他。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刘翔坐在自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享受着妈妈端来的早饭——一杯牛奶,一根油条,两个鸡蛋

  “博尔特这次牛吧?”他啃了口油条,边嚼边说。

  我点点头,没说话。我很想问刘翔未来的打算,但话转了半天,还是停在了口边。

  最终还是刘翔主动说起了这个话题。

  “我的脚应该会恢复的。”他说,大概一半是为了安慰我,一半是说给他自己。

  母亲吉粉花适时地在一旁插科打诨称他为“小瘸子”,我们听了都笑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翔家里的这种宽松氛围,在刘翔退赛后的生活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虽然家里的电视、报纸甚至交流,都避免提到“奥运”“08”等字眼儿,但大家并没有选择连他的伤也避讳——这虽是他们的痛处,却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刘学根和吉粉花的想法都很简单,不能再跑,就退役,可以重新开始很多种人生,比如上学——吉粉花一直为刘翔练田径而耽误了文化课学习有些耿耿于怀,刘翔最初被挑选去体校时,她是全家族最坚定的反对者。

  当然,他们首先还是要尊重刘翔自己的想法,如果刘翔希望能够重新站回跑道,他们就尽全力支持他。

  这个决定对于刘翔来说也不是轻易能做出的。

  为了这个运动,他已经付出了十余年的光阴,在大多数动员还处于刚出成绩的20岁出头的年纪,他已经获得了一块奥运会金牌,这块金牌的“含金量”之高,以至于全亚洲的田径运动员都为他感到骄傲,随后他又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虽然之后又被打破,但至少在这个纪录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他也跻身于那些不断推动它改变的人之一。

  从某种程度讲,他无需再次证明什么。然而他刚刚25岁,处于运动生涯最巅峰的时期,更何况,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赛场,这不符合他的性格,更不是他的价值观。

  从小到大,刘翔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畏惧权威,也不害怕困难,有些随聪明而来的骄傲,对于所认准的事情,还常常有种狠劲儿。

  小学时,一次班干部改选,他不满意所有候选人都是由老师提出来的,觉得自己也不比那些同学差,于是在全班的注视下自己举起了手——“我选我自己”;还有一次,他与体校一位练短跑的同学比赛跑,为了能够获胜,他竟然不顾终点前面不远处就是一堵砖墙,丝毫不减速地冲过去,下巴撞得鲜血直流。

  这样的刘翔,无法接受以这样的方式离开相伴如此之久的跑道。

  “我会回来的。”这句公开的表态被看成了刘翔的誓言,也伴随他复出后的几起几落,屡屡出现在报端。

  那时,他还从未预料到回归之路将如何。

  刘翔最初还是希望保守治疗。从小到大,他没开过刀,也没经历过特别严重的伤病。这一度是他的骄傲,也是他拥有自信的资本——没有重大伤病的身体,是运动员保持成功的重要前提。

  当时,上海和北京的专家也给他制订了多套治疗方案,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热心人,为他提供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方子,仅我本人就收到过无数电话和信件:有推荐药的,有推荐理疗床的,还有一位自称是马来西亚中药世家的名医,愿意为刘翔提供祖传秘方。

  那时的刘翔,每天用中药泡脚,用机器理疗,可谓“中西结合”,直到刘翔去上海华山医院经历了一次中美专家会诊,事情才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会诊结论是:刘翔的脚伤比想象得要严重,传统的保守治疗可能无法根治。

  “怎么办?”刘翔问医生

  他得到了自己最不想听到的答案:“可能还是要动手术!”

  刘翔仍有些排斥,被他视为大哥的姚明也给出建议:“最好不要动刀。”不过,姚明还补充了一句:“可以到美国请医生看看。”

  美国之行彻底颠覆了刘翔的想法。在游历了休斯敦、夏洛特和杜克大学三地,经历了多批次专家会诊之后,回国之前,刘翔自己便已做出决定:“手术。”

  他后来告诉我,他在会诊时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脚伤:脚踝处有至少3个钙化物。他想不出,怎样用推拿的传统手法彻底消除它们,而他也得到了医生的承诺:“这一类手术,成功率在99.5%以上!”

  刘翔当时是这样对孙海平说的:

  “只要我还能回到跑道,什么苦我都愿意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