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民众就诊的问题所在,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进分级诊疗,这一情况或将有所改善。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座大山成分级诊疗拦路虎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指出,2015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综合医改试点省份都要开展分级诊疗试点,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尽管国家政策有所放开,不过就目前情况来说,分级诊疗的道路上还有三座大山。在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指出,分级诊疗是一项复杂浩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目前主要存在医院放不下、基层接不住以及患者不乐意的情况。医院放不下主要源于补偿机制、激励机制不足,而基层医院的接诊能力以及积极性较低,药品以及医保结算存在一定问题,至于患者方面,则在于医保报销、价格无差异以及信任度不足。
杨叔禹指出,当前慢病患者多,占大医院就诊人群80%以上,消耗了医院资源,高费用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并且慢病管理目前缺乏连续的全程管理,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医院的跟进来说费时费力,杨叔禹表示,慢性病诊断明确,可在基层进行规范治疗,因此,转诊基层有助于减少医院的压力,也方便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
医院要往“精品店”转型
既然分级诊疗能够让医院以及基层各尽其用,那么应该如何落实呢?
杨叔禹指出,要让医院放得下,就得引导三甲医院进行转型升级,公立医院功能再强大也不能做成“大超市”,要慢慢往精品店的方向靠拢。目前厦门的做法就是,改革医院的补偿机制,取消门诊补助,改为专项补助等。为了带动专家进行社区活动,则有带教费、门诊补贴以及三师共管补贴等,并且将落实情况纳入院长年度指标考核中。
至于如何提升基层的接管能力,杨叔禹表示,全额单位会按“差额”绩效管理,实现多劳多得,并且为基层医院补充医务人员,政府也会购买相关服务,医保调整定额结算为据实结算。专家以及专科医师“师带徒”,基层医务人员到大医院专科轮转培训。
杨叔禹解释,当前主要依托两大手段,分别为三师管理以及病网融合。对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健康管理师采用团队式管理,实现上下联动,全程关照患者,让患者信任、放心,同时也能实现有效诊疗。三师责任明确,专科医师负责明确诊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带教GP和健康管理师,全科医师则负责落实专科治疗方案,及时掌握处理患者病情,与专科医师沟通,帮助患者预约专家门诊以及指导健管师,至于健康管理师则以患者为中心,协助两师联系病友,完成日常随访、筛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以及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的干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以“颠覆与回归”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2015年11月13日~15日在厦门举办,这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医院院长大会。为期三天的大会将以力促全国的医界精英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思想、探索医改、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