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真的能包治百病吗?
记者调查合肥保健食品市场,存在诸多乱象
最近报道了“康宝莱”、“无限极”涉嫌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很多读者致电记者反映,目前合肥市场上的保健品品种之多已经让人无法看清“庐山真面目”,存在诸多乱象。
对此,记者近日调查了合肥市保健品市场,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品种良莠不齐,价格普遍虚高,盲目夸大宣传。
【乱象一】
品种多、良莠不齐
通过调查合肥保健品市场,记者发现合肥市场上的保健品有以下特点:品牌众多,同一种功能的保健品摆在柜台上的都有数十种;覆盖面广,几乎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所需要服用的保健品。这种现象,让专业人士也不能判断大概有多少种保健品,“太多了,不说国外的,单就国内的也数不清有多少种。”一位业内人士叹道。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家保健品的柜台上,仅儿童补锌的保健品就有八九种;女士瘦身、美白保健品更是占据了柜台大部分面积。
董先生血糖有点高,去年经朋友介绍一直在服用美国某牌子保健品,“吃了一年多,花了好几万,结果不但血糖没降低,最近体检还检查出得了肾结石和胆结石。”
提醒
买保健品请认准“蓝帽子”
购买保健食品应看清保健食品专用“蓝帽子”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批准文号一般以卫食健字(年份)第xxxx号或国食健字G“年份”xxxx的形式标识于保健食品“蓝帽子”下方。只有“戴帽”的产品才是合格的。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9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统计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去年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2.6%,位居投诉增幅第四位,保健品投诉已成为当年全国消费投诉的七大热点之一。
【乱象二】
虚假宣传、夸大效果
走在合肥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促销活动,比较常见的套路就是所谓名医、专家走进社区、宾馆、酒店等场所,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义诊、免费体验等活动,向消费者发放宣传单和小广告,并以“免费赠药”、“送小礼品”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
合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合肥市场仍有部分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在产品的标识上夸大产品功能,鼓吹能治疗疾病之类的、将保健品当成药品来宣传。
提醒
保健品不具有治疗作用
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表示,保健品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具有治疗作用,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可是,厂家在做药效说明的时候喜欢用上一些医疗术语,让消费者误以为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药店,营业员穿起白大褂冒充医务人员,专门向市民推销这类保健食品,并承诺能有效治疗相应疾病。将保健品混同于药品宣传,是不法厂商的惯用伎俩。
【乱象三】
价格虚高、买了送人
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瓶保健醋最高能卖到80元、一瓶保健酱油也有40元,为什么普通的日常消费品的价格高得有点让人瞠目?调查发现,这些日常调味品标注含铁或者其他成分,与保健品挂钩,价格就能飙升几十倍。
在保健品销售柜台,一瓶标注为儿童食用的维生素胶囊价格就高达两百多元,而美国一家某品牌优质蛋白粉价格更是高达八九百元。
记者采访了一名健身教练,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每天都要食用蛋白粉,“为了快速的恢复,我每月要吃两盒,一般的三百多,一个月就要六七百,差不多花了半个月的工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保健产品不“保健”甚至会有害健康?该消息一出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又敲响了警钟,老百姓又少了个健康保障。那到底保健品还该不该吃?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