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回收污水,截至2021年3月,已储存了125万吨核污水,且每天新增140吨。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核污水,顾名思义就是含有放射性的污水。如核泄漏事故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水,或者与核燃料直接接触的冷却水等 。专家表明,核污水不等于核废水。核污水危害更大,含包括氚在内的64种核放射性物质。
2023年8月26日,据日本TBS电视台报道,东电方面承认:目前储罐中,约有66%的核污染水,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
核污水中含有的锶、碘、硒等物质,可以对人体的多种组织器官造成损害:
1、锶:摄入锶后,可以引起骨骼、牙齿、皮肤、眼睛、心血管等器官的病变,甚至癌变,可能会引起重金属中毒,危及生命;
2、碘:摄入碘过多时,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进而引发身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免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3、硒:食用硒过多时,可能会引起肝、肾等器官的病变,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诱发癌症等疾病,还可以造成胎儿畸形,以及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4、其他危害:核污染水中含有的砷、汞等,如果大量进食,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身体多系统功能发生紊乱。
中国海关总署上个月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以确保安全。
如果需要购买海鲜,建议到大型、正规的场所里挑选、购买,少吃可疑食物。
偶尔吃到一次含有核辐射的食物,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身体反应,这时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当不小心误食较多的被核辐射污染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皮肤发红、鼻腔出血等相关症状,而一旦发现,应积极就医治疗,并避免再食用相关食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食管,胃肠,胰腺,肛门疾病等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食管癌、食管反流性疾病、胃癌、结直肠癌、肠瘘、溃疡病、消化道出血、短肠综合征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胃肠道疾病和腹外疝的诊治,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腹腔和腹膜后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
擅长领域:王道勤, 胃肠外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上海仁济医武警安徽总队医院多次进修深造,临床经验丰富,已完成手术几千例,无一例事故。专业特长:擅长食管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胆管癌、阻黄、肺癌、子宫肿瘤、官颈癌、卵巢肿瘤、胃肠淋巴瘤、各种体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同时开展微创外科,已完成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囊肿、卵巢囊肿、卵巢肿瘤等共二千多例,无一例事故,领先本地区水平。在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