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布了一项新研究,表明早餐后吃水果、晚餐后喝奶或吃奶制品,有助于调整身体的新陈代谢,可降低癌症与心血管病的死亡风险。
研究中,研究者将零食分为谷物零食、淀粉零食、水果零食、乳制品零食等4种,经过数据分析发现,那些早餐后吃水果零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2%,癌症风险降低了45%;此外,那些晚餐后喝奶或摄入乳制品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18%,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下降了33%。
这则研究经国内记者发布网络后,便迅速以“零食吃对了能延长寿命”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的评论引人深思:
微博网友@素寒空:别人的零食:酸奶坚果蛋白质;你的零食:薯片可乐炸鸡腿。
微博网友@把你嘴巴闭上:以为找到了吃零食的正当理由,结果白高兴一场……
微博网友@承诺:这个标题让我感觉智商收到了侮辱,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就跟我告诉我喝水也能延长寿命一样……
总的来说,研究探讨的零食,并非是我们平时吃的零食,如果是吃辣条、冰淇淋、巧克力,能不影响健康就不错了,咱就别指望它们能延长寿命了。
普通零食其实埋伏着诸多健康隐患。比如像果冻、七彩糖果等,大都添加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香料、增稠剂等,这些添加剂虽控制住摄入量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超剂量使用添加剂,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人的健康。
另外,像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长期使用容易引起脂肪堆积,导致肥胖,给健康埋下隐患。
当然,零食也并非一无是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适当吃零食有助于减压,这主要是因为吃零食时能令人产生满足感,从而避免孤独。另外,吃零食能转移注意力,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当肚子饿了但又还没到“饭点”时,适当吃零食能补充能量,恢复体力。但最好选择原产品零食或初加工零食,如水果、坚果、奶制品、全麦面包等,避免高油、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