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烟之后,一种新型的“烟草”——茶烟日益火爆。但茶烟到底算食品还是烟草,能否通过互联网销售,是否存在未成年人接触的风险,该由哪个部门监管,一系列问题却没有答案,导致管理上的难题。(据2月22日新华网官微)
所谓茶烟,就是把茶叶当作烟草来抽。一些“茶烟”产品号称添加有茶叶、菊花、玫瑰、蜂蜜、薄荷等物,有传统香烟的口感,却不含有尼古丁,具有“替烟”“戒烟”等功效。因此以“健康烟”自居,价格便宜的一包三五元,贵的要五六十元。
茶烟虽然没有尼古丁,不少产品却含有焦油。前不久,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下属的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关注了茶烟的问题,发现部分产品焦油含量比传统烟草还高,其“健康”噱头不攻自破。“从广告法的角度已涉嫌虚假误导消费者。”
茶烟的出现已有时日。多年前就有商家推出一款“普洱茶烟”,既可撕开包装纸采用传统冲泡方式饮用,又可直接点火燃吸,引发各方争议。业内人士对此质疑,这是把“香花”变成“毒草”的无益之举。“把非烟产品制成香烟形式,它的文化符号是在引导、鼓励人们吸烟,尤其是一些青少年”。
事实上,2014年就有媒体报道过,西安一名16岁高中生躲厕所抽茶烟,引发家长担忧。如今,茶烟在一些销量高的网店,一个月可以卖出1万多份。
专家说,再健康的东西点燃后吸入肺部,其烟雾颗粒都会危害健康。但茶烟到现在仍处监管空白地带,在我国既非食品,也非烟草制品,其生产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却以“无害、健康”作为卖点来吸引消费者。不得不说,这反映监管滞后的尴尬现实。
茶烟不能任其以茶之名逍遥,是茶是烟,得有个明确的说法。有规矩之后,才能规范其生产与销售,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保护生产者的利益,避免鱼龙混杂的情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目前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3亿,中国有3.5亿,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预计2030年该数目将升至1000万,其中的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构成的1∕6。烟草相关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死因构成的第一位,到2025年其死亡总数将超过肺结核、疟疾、生产和围产期并发症及艾滋病的总和。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