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混用碗筷可能染病

2014-12-15 09:03:37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从医学角度来说,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可能因混用碗筷传染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王女士最近很矛盾。按理说,婆婆来帮忙带孩子是好事,可给孩子喂饭时她总爱随手拿自己的碗筷,特别是最近婆婆还有点感冒,王女士很担心这会把孩子传染上。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梁连春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王女士的担心有一定道理,有些疾病可借助碗筷传播。

  从医学角度来说,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可能因混用碗筷传染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其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和粪口传播,且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即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甲肝、戊肝。很多人对肝炎避之不及,事实上,不同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不同的。比如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其唾液中的乙肝病毒一般很少,不具备传染性,所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桌吃饭,无需过度紧张。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因此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等,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到健康人的身上。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其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所以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因此,家里如果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家长应注重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多开窗通风,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用,防止儿童间相互传染。

  伤寒病。伤寒病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也以“病从口入”的方式传播。有些病情痊愈的患者,因体内病毒未排清,仍具有传染性。饮食卫生状况差,水源受污染等情况都有可能传播该病,因此,伤寒病患者的生活用品应尽量与家人分开使用。

  梁连春指出,重视个人卫生的行为值得肯定,但生活中,疾病传染的可能途径有很多,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混用碗筷。只要平时注意对餐具进行消毒,定期将碗盘、筷子、筷子筒等放入沸水中蒸煮3~5分钟,就能起到不错的杀菌、防传染效果。饭前用热水烫碗筷的做法,则杀菌效果有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向晓玲副主任医师绵阳市肛肠病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